您的位置: 首页 >> 调查报告 >> 正文



晋城工业经济更要注重科学发展与比较优势

2015-06-26

 
杨建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主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着眼长远,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那么如何在晋城乃至山西经济发展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笔者认为,应在科学发展观中更多融入比较优势的原理,以此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而解决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中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问题。

  一、弄清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主题;着眼于不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依靠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简单地说,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具体来讲,科学发展观突出表现为“四个坚持”:

  (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千方百计推动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快速发展。实践证明,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靠发展。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当前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一条成功的经验。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离开发展,科学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针对我国当前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实际,只有坚持沉着应对,妥谋发展,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才能为解决能源、“三农”、就业等突出问题创造条件,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两个百年目标。

  (二)坚持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要适应新常态,实现扎扎实实、没有水分的增长,保持较长时期中高速的较快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须坚持数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能环保水平、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特别是要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整个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经济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坚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切实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我国一些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比较严重。我们要避免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的老路,坚持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一齐抓,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把发展成果社会共享。坚持先进的理论指导,就是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与时俱进理解比较优势原理

  众所周知,比较优势原理是1817年李嘉图提出的,它至今在贸易中尚未受到挑战,这是一条重要的并具很强实用性的经济学原理。比较优势原理简单地说,就是找出本地区相对生产成本较低的商品与外面进行互利贸易。比较优势原理一个很显着特点就是,比较优势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这为我们更新观念,制定计划,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和利用比较优势,抓住机遇,争先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启发。

  三、要辩证看待科学发展观与充分利用本地比较优势的关系

  (一)科学发展观与比较优势的辩证关系。科学发展必须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离开本地比较优势谈科学发展或离开科学发展谈发挥本地比较优势都不可取。科学发展要立足本地优势,发挥本地优势要掌握好度。这如同小孩学步,前提是要“学”,然后才能考虑通过什么途径、办法让孩子不跌倒和少跌倒,不能犯因噎废食的错误。由此可见,利用本地优势,实现争先发展与科学发展并不矛盾,它正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应有之意。特别是面对我国工业化水平不高,又是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这种大背景,更应开动脑筋,认真思考,结合本地实际,抓住机遇,创造性地处理好科学发展观与利用本地比较优势的关系。要充分利用规律,吸取教训,以免走新的弯路,但决不能以此为借口,丢掉优势,丧失机遇,避免犯左的和右的错误。

  (二)明确两者的辩证关系对我们的启示。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与比较优势相结合的必要结果,是比较优势原理的中国化。它全面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发展成果如何共享的基本问题,是解决目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的一把钥匙。

  它对我们的启示至少有三点:一是不发展没有出路。只有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积累下来的失业上升、城乡人均收入拉大、贫富悬殊等一系列社会矛盾。二是不科学发展更没有出路。科学发展一方面要切实避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的老路;另一方面更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所处历史阶段和发展阶段,不做违背规律的事。我们知道,以人为本是人全面发展的保证。人至少包括现代的人和今后的人。因此,我们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具体工作时,一定要一分为二。既不能只顾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改善而做吃祖宗断后代的事,也不能为了所谓的子孙后代而使现代人当苦行僧,更不能因此而丧失机遇,失去争先发展的时机。三是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人民群众中。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谋划发展思路要向人民群众问计问策;查找发展中的问题,要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要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要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的成效,要由人民群众评判。晋城的发展要靠220万人民,要靠晋城的比较优势,要靠市场如何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四、利用科学发展观和比较优势来发展晋城工业经济的方向性选择

  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适应新常态,在晋城集中表现为如何利用好比较优势,为此至少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要科学评估工业经济在晋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资料显示,自1985年晋城建市以来,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由1985年8.54亿元,到2010年演变为465亿元,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731亿元的64%,到2012年演变为654亿元,所占比重不降反升。全部工业总产值由1985年的15.11亿元,到“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444亿元,在二产中所占比重为95%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36亿元。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70%。这些数字就是晋城最大的实际,它是工业在晋城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真实写照。

  (二)要正确看待工业经济的重型结构。晋城是资源型城市,资源优势决定了晋城在全省乃至全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和性质。依据所处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规律,晋城的重型工业结构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因为晋城市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重化工业阶段,即工业化第二时期的第一阶段,处于资金密集型工业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投资。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以轻纺工业发展为主的时期,或者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的时期。第二、以重化工业发展为主导的时期。这个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学等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也称为资金密集型工业发展阶段;二是以电子、机械等加工组装工业为主的发展阶段,也称为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阶段。第三、以高技术工业发展为主的时期,也称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阶段。因此,在发展项目的选择上,不能一味地怕“重”,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原则,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允许,该上的项目一定要上,否则我们将“端着金饭碗讨饭吃”。

  (三)必须立足煤炭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多年来的热门话题,晋城市历届政府都致力于抓调整,虽然目前仍然是“一产比重下降、二产持续上升、三产缓慢增长”的局面,仍然是依托煤的煤、电、冶、化产品为主,而曾经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且有成长性的丝麻、建材、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等非煤产业一直没有长大。但它反映的也是比较优势原理。因此,晋城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必须立足煤炭资源,紧紧抓住煤炭转化这条主线,促进以煤制化肥为主的传统煤化工向替代石油产品为主的现代煤化工转变。必须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探索实现经济转型的新途径。

  对晋城而言,煤炭是整个经济中的大头,抓住了煤炭就是抓住了晋城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归根结底是资源如何有效的配置。要研究“以煤炭为基”干什么最好,对晋城区域经济和社会多元发展更为有利。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煤化工产业链越长,创造的就业岗位就越多,产品附加值就越高,这很有借鉴价值。

  (四)必须在转变中求发展。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必须有新举措,当前重点要在四个转变上下功夫。一是经济发展应由资源导向型向科技进步型转变。要充分利用各项支持工业技术进步专项资金、科技资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调产资金等支持企业加快科技和人才机制创新,跳出技改抓创新,决不能走以前技改的老路。二是经济转型应由发展传统产业向积极发展新兴接替产业转变。财政要注重对煤炭税源的挖掘,总额征收到位。要利用国家“东桑西移”、产业转移、综改试验等机遇和晋城市是华北最大的蚕桑基地的优势,重新整合绿洲大麻、凤凰织品等服装产业,提高这些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道路。三是经济增长应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转变。要充分利用两化融合、建设城乡一体化工业示范基地的契机,解决好低碳循环、节约集约发展,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走出一条和谐发展道路。四是企业发展应由自我封闭发展向横向联合发展转变。要抓住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的有利时机,从发展新型特色产业出发,走出一条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引导,以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路子。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