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30年来晋城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建市30年以来,晋城市畜牧业同全市其他产业一样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历史蜕变过程中,畜牧兽医部门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立足特色、发挥优势、紧跟产业发展趋势、突出市场经济取向、创新政策、创优环境、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的发展原则,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战略。从建市之初的解放思想、放开搞活,到世纪之初的一手抓畜牧业规模发展一手抓畜禽安全保障,再到近几年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建设“高端、循环、优质、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畜牧业。可以说,晋城市全体畜牧人开拓创新,发奋图强,实现了畜牧业由家庭副业向农业支柱产业的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由一家一户散养向规模化养殖,由单纯追求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和生态循环健康并重的三次重大转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经验和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以落实畜牧业扶持政策为重点,大力推进规模健康养殖发展
畜牧业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早推向市场的农业基础产业,除了传统畜牧业所具有的自然风险外,还要受疫病风险与市场风险的钳制,为了尽快摆脱小农经济基础和计划经济体制对畜牧业发展的束缚,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推动畜牧业按照市场经济取向和畜牧产业化的要求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政府必须制定强有力的引导和扶持政策,才能保证畜牧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从晋城市建市30年来的发展历程看,市委、市政府一向重视畜牧业发展,尤其是2004年以来,通过业务部门的努力工作和积极争取,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畜牧业发展资金扶持办法的通知》、《关于扩大畜牧业发展扶持范围的决定》和《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畜牧业发展风险基金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办法》等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扶持政策,拿出真金白银扶持规模养殖。2012年又出台了《关于对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进行调整的暂行办法》,进一步扩大了扶持的范围,在原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将蜂、兔、肉鸡、鸭、鹅规模养殖也列入扶持范围;进一步降低了扶持的门槛,将优种猪、蛋鸡的最低扶持标准降低了接近一半;进一步加大了对畜牧业服务体系的扶持,将全市所有畜牧兽医站和生猪经销大户按规定标准进行扶持等等,充分体现了“低门槛、广覆盖、普受益”的政策特色。自2004年以来,通过宣传、初验、复验、公示、国库直接划拨等一系列程序,实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和全程阳光作业,共扶持规模养殖场(户)超过6600户,市级扶持资金达到1.4亿多元,加上六县(市、区)配套资金,总数超过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30亿元以上。所有扶持资金都是通过银行帐户拨款、发放邮储存折及“一卡通”的形式,全部及时安全便捷地直补到养殖场户手中,实现了扶持政策资金使用的全程阳光作业。如此之大的扶持力度和便捷的直补方式在晋城市畜牧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在全省、全国也是首开先河。同时扶持政策拉动了大量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业,可以说为全市近十年来畜牧业快速发展装上了“高速引擎”,不但极大地调动和保护了广大农民从事养殖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充分发挥了财政支农资金的杠杆作用,从而有力地撬动和促进了全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针对生猪市场频繁波动、“卖猪难”、“买肉贵”等世纪性难题,2009年晋城畜牧兽医部门通过反复调研,充分酝酿,在全省首家出台建立了“生猪发展风险基金”政策,对生猪风险基金的启动时机、补贴标准等做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有效增强了养猪户的抗风险能力。2013年,针对全市生猪市场价格狂跌、广大养猪场户普遍亏损的严峻形势,在全省首家启动了生猪生产风险基金,对规模猪场能繁母猪和种公猪按照每头100元的标准发放饲养补贴。市、县两级财政共发放补贴资金754.91万元,为破解如何保证生猪产业稳定发展这一全国性难题作出了大胆而有益的政策探索和创新,受到了省政府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今年面对生猪价格再次一路狂跌的形势,晋城市再次及时启动了生猪生产风险基金,下发补贴资金775.4万元,有效解决了养猪户燃眉之急,坚定了养猪户的发展信心,有效稳定了全市生猪生产。
(二)以推广畜禽良种化为重点,着力夯实畜牧业生产力的基础
畜牧业结构调整是晋城畜牧兽医部门近年来的重要工作,而畜禽良种繁育作为其核心内容,是提升畜牧业生产力的基础工作,对此通过实施“优种工程”等措施,不断加大畜禽良种化的推广力度。养猪上,不断引进大白、长白、杜洛克等世界优良种猪,大力开展杂交改良,并按国际通行做法,在全省率先建立起了祖代种猪场—种猪扩繁场—商品猪育肥场的金字塔形的良种繁育体系。目前,国内外生猪生产中先进的三元和双杂交技术在全市已得到大规模推广,猪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4%以上,在全省保持领先,使养猪业呈现出高技术含量、大规模集约化饲养的新格局。养鸡上,大力帮助养殖户引进优良种鸡,开展集约化生产,蛋鸡集约化生产比例达到了85.3%,肉鸡存、出栏全部为良种肉鸡。养羊上,陆续引进了波尔山羊、南非肉用美利奴等世界着名种羊,全面加快了肉羊杂交改良工作的进程,良种肉羊覆盖率达到了63%。养牛上,每年购回上万支优质肉牛冷冻精液,开展了大规模的肉牛三元杂交改良工作,西门达尔、夏洛莱等良种肉牛覆盖率达到88%,奶牛全部为优质黑白花及其改良牛。同时积极强化良繁体系建设。2006年市家畜改良站正式竣工,在家畜优种改良的品种引进、技术推广、物资供应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全市共建成种畜禽场33家,其中:猪20家、羊3家、鸡4家、蜂3家、人工输精站3家,建成肉牛改良站点36个。尤其是建成了9个祖代种猪场,使晋城市成为全省最大的种猪繁育基地。这些都为进一步提高畜产品质量和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以生猪、养鸡两个主导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晋城畜牧兽医部门坚持以规模化为重点,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抓手,坚持工业化理念、产业化运作,全力打造现代畜牧业,生猪、养鸡两个主导产业发展迅猛,形势喜人。一是生猪产业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现代农业的成功典范。2013年,全市生猪饲养量突破460万,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达到1536户,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达到285户,年出栏生猪万头以上的养殖场户达到33户,生猪出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晋城市已经成为全省最大的商品猪生产、商品猪外调和种猪繁育基地。按照全产业链打造模式,从高平雨润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上海杰隆猪血蛋白生物制品、凯永等3个30万吨饲料加工厂,到发展大型沼气,利用沼渣沼液发展设施蔬菜、果园,形成了“猪一沼一菜、猪一沼一果、猪一沼一苗”等生态循环产业链,从而有效降低了养殖业的市场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发展后劲。2012年在高平召开的全省生猪产业发展现场会充分肯定了晋城市的做法和经验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二是养鸡产业成为晋城市畜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2013年晋城市家禽饲养量已接近2000万大关。其中肉鸡出栏达到435.1万只,年出栏10万只以上肉鸡养殖场户达到10个。蛋鸡存栏达到763.9万只,年存栏蛋鸡万只以上养殖场户达到95户。引进的沁水大象肉鸡产业化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可孵种蛋4200万枚、商品雏鸡4000万只、配合饲料20万吨、屠宰肉鸡4000—6000万只,将全面带动全市养鸡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养鸡产业的迅速兴起,改变了晋城市畜牧产业构成中生猪产业一业独大的局面,形成了肉、蛋两大门类生产并驾齐驱、双赢互补的发展格局。
(四)以招商引资和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带动全市畜牧产业提档升级
晋城畜牧兽医部门坚持“招大商,引大资”,大力引进全国知名畜牧企业带动全市畜牧业发展。2010年,在全省率先建成了最大的生猪屠宰加工企业高平雨润新胜肉类食品有限公司,该项目总投资达2.4亿元,年可屠宰生猪200万头,加工冷鲜肉15万吨,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利税8000万元,每年可为全市农民带来直接养猪收入4亿元以上。近年来又陆续引进了一大批市县重点项目,如总投资15亿元的陵川正邦集团50万头生猪生产基地和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总投资4.05亿元的沁水大象4000万只肉鸡产业化项目、投资2.5亿元的泽州雨润1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投资2.3亿元的高平臻泽昌2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投资2.15亿元的阳城山东爱佳百万只蛋鸡项目等。
同时,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发展等多种方式积极培育和壮大本地龙头企业,先后培育出了凯永猪业、华康猪业、正易猪业、康鑫猪业、小庙岭猪业、晋宏猪业、鑫瑞泰羊业、旭胜鸡业、亨远鸡业等一大批起点高、规模大、体制新、效益好、示范性强的本地畜牧龙头企业。大力倡导,积极帮助本地龙头企业壮大规模,打造品牌。从2002年高平华康猪业有限公司在全省首家注册“华康”牌生猪商标开始,到现在全市已拥有畜牧企业品牌近百个,其中“华康牌”生猪、“沁花牌”蜂蜜等6个品牌被评为山西省着名商标。晋城市的三元和双杂交猪已畅销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太原等地市场,夏洛莱三元杂交牛通过河南等地转手也进入了广东、福建等南方市场,太行黑山羊、波尔山羊改良羊更是供不应求。特别是在2008年3月举行的全国首届旗舰养猪企业建设对接大会暨首届养猪产业技术经济论坛上,高平正易种猪有限公司、高平融生牧业有限公司、泽州小庙岭种猪场3家养猪企业喜获“全国养猪企业百强”称号,在全省获此殊荣的4家养猪企业中,晋城市独占3家,标志着晋城市养猪企业已经走出三晋,迈向全国。
(五)以培训畜牧养殖队伍为重点,大力提高畜牧业的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建市30年以来,结合当地实际,晋城畜牧兽医部门采用集中培训、专题讲座、上下结合、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把专家学者“请进来”传经送宝,派干部“走出去”考察学习,科技人员“沉下去”解疑释惑及利用现代影视传媒、新闻媒体传播等多种措施,向广大养殖户大力推广畜牧业高新实用科学技术,主要有猪三元及双杂交、肉牛三元杂交及奶牛改良、优种肉羊杂交改良和胚胎移植技术,动物疫病防控、优质高产牧草种植、饲料饲草加工和秸秆青贮、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等。这些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畜牧业的超常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同时积极转变作风,强化服务,全面推行了包点示范工作,市、县、乡三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都下乡进村入户,对养殖户包点进行科技推广示范工作,这使依靠技术进步的质量效益型畜牧业,成为全市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方式。技术进步对畜牧业总产出的贡献率从1985年的34%提高到了现在的68%。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治、饲料生产、科技推广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服务范围的不断拓宽,服务功能的不断增强,在显着提高广大养殖农户科技素质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畜牧业生产的科技水平,进而为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六)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重点,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随着晋城市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粪污问题日益严重。防治畜禽粪污污染,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工作刻不容缓。近年来,全市把新建规模养殖场(园区)纳入到新农村建设规划当中,积极引导养殖户发展规模养殖,科学布局,实现人畜分离。在建设规模场和园区时,要求其同步建设畜禽粪便、废水等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同时大力推广和扶持“畜禽+沼气+种植”的农业生态生产模式,形成了“猪一沼一菜、猪一沼一果、猪一沼一苗”等生态循环产业链。目前,全市规模养殖场有380个建有沼气池、189个采用堆积发酵方式、133个建有化粪池、91个建有发酵池、5个采用干清粪+粪便生产有机肥的方式、2个建有发酵床,另外还有很多养殖户采用排污管、生物发酵、有机粪加工等方式来处理畜禽粪污。其中泽州县亚华晋宏祖代种猪养殖基地沼气工程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沼气项目,日产气可达3000m3,满足了周边6个村3000多户农民生活用气;高平凯永猪业依托生态循环种养业建起了休闲观光园,华康猪业按照“猪一沼一菜”的发展模式建成了拥有数十栋蔬菜大棚的现代蔬菜种植园区,泽州康鑫猪业着眼绿色发展建立了“猪一沼一苗”生产基地。这些都实现了从粗放养殖、随处排污到生态养殖良性循环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七)坚持不懈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现连续十年无重大动物疫情的佳绩
畜牧业是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含量行业。随着设施畜牧业的兴起及其覆盖率的不断提高,畜牧业的自然风险不断降低,但是现代畜牧业仍然面临着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质量安全风险三大风险。因此,没有强有力的安全保障的畜牧业是不可靠、不稳定、不可持续并充满风险的畜牧业。为此,晋城畜牧兽医部门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保障,不断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规范化管理工作。扎实开展了春防、秋防工作,认真落实散养户春秋集中免疫、月月补针和规模场程序免疫等制度,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均达到了100%。同时按照“顶层设计”的原理,在全省首先制定出台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规范化管理等制度措施,将各项专项整治的内容常态化、机制化。通过狠抓责任落实、强制免疫、集中监测和防疫体系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了防控体系,提升了防控质量,堵塞了工作漏洞,实现了全市连续十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佳绩,在全省地级市中是唯一一家。晋城首创的防控责任制“挂牌公示”、“补针日制度”、集中抗体监测、防疫规范化管理等做法和经验得到了农业部、省农业厅及省畜牧兽医局的充分肯定,并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特别是近年来在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广受社会关注的重大动物疫病工作中,
全体干部职工全力以赴,克服人员少、资金短缺等困难,不辞辛苦,坚持24小时值班、随叫随到,通过积极制定和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确保了全市未发生一起上述疫情,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不断加快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2005年以来全市建成了80个基层畜牧兽医站,41个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畜牧兽医中心站,原来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线断、网破、人散”的困局得到了根本改变,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为广大养殖户服务的前沿阵地;尤其是2007年制定并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晋城市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组建了市级和各县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面完成了全市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有效建立健全了畜牧业保障和服务体系,真正建起了为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护航舰队,为下一步畜牧兽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八)坚定不移狠抓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持了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零事故的良好局面
晋城市是全省的生猪生产大市,禽蛋生产近年来也迅猛增长。对外销售是生猪和禽蛋的主要出路,为了适应各地市场愈来愈高的准入门槛和消费者与日俱增的质量安全需求,近年来畜牧兽医部门克服工作条件上的诸多困难,不断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面加大了饲料、生鲜乳、兽药等监管工作的力度。在全省首先制定出台了肉类“瘦肉精”巡检制度和品牌饲料建档告知监管办法,在实践中起到了强大震慑作用和监管有力有序的实际效果,受到了省农业厅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动物卫生监督上实现了产地检疫率、屠宰检疫率、对检疫不合格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市场监管及肉类持证率、进入流通领域的动物二维码标识佩戴率“五个100%”。同时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工作在全省持续领先,全市共有27个养殖场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27个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这些都确保了全市迄今为止从未发生一起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做出了有力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