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课题研究 >> 正文



本会成果】晋城商贸服务业30年

2015-07-14

四 建市30年,晋城商贸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

  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商贸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为促进生产发展和保障群众生活需求服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30年来,晋城的商贸服务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日益突出。

  (一)商贸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1985年全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生产总值7412万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4%。2013年,全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生产总值92.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较建市初提高4.6个百分点。198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1%;到2013年提高到33.4%。较建市初提高了16.3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位列第二,仅次于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

     


  (二)商贸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越来越多
 
  1985年全市各类商业、饮食、旅馆业从业人员共有3.5万人,占全市单位年末职工人数的21.4%。2013年,全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从业人数达到 19.17 万人,是1985年的5.5 倍。占全市城镇就业职工人数的34.8 %,较 1985年增加13.4 个百分点。

     

  (三)商贸服务业对税收的贡献越来越大

  1985年全市商业、饮食业、居民服务业共缴纳税金1498万元。2013年,全市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共缴纳各项税收156149 万元,是建市初的 104 倍。其中,批发零售业 148806万元,住宿餐饮业7343万元。

     

  (四)商贸服务业为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作出了重要贡献。

  商品的极大丰富,商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保障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凭票供应已成为历史,个性消费、时尚消费、网络消费、信用消费等进入普通百姓生活。居民消费品支出由吃、穿、用等生存需要转向教育文化、医疗保健、住房、汽车、交通、通信、旅游等发展需要。各种高档消费品的拥有量不断上升,变化最大的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大件”,上世纪70年代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80年代是彩电、冰箱、洗衣机,90年代是手机、空调、摩托车,进入21世纪升级为以住房、汽车、通信、旅游为特征的新型消费。如今,进口商品、奢侈品消费已进入普通消费者家庭。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等新兴消费理念开始兴起。建市30年来,全市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1985年的 255元增加到2013年的13327元,是建市初的52倍。年均增长15.2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579 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032元。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