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30年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启示
30年晋城产业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沉痛代价。建市以来,晋城主要是靠消耗煤炭资源驱动经济增长。支柱产业单一的产业结构使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愈益严重;粗放经营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不注重人力资本积累致使企业缺乏人才和智力支撑,创新能力不够、产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愈益显现。
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晋城产业经济在面临经济增速换挡和能源革命双重压力的同时,正孕育着一场革命性转变。站在这个新的历史转折关头,晋城必须顺应新潮流,适应新常态,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把产业经济发展质量推上一个新台阶,再创晋城产业经济发展新优势。总结过去30年产业经济发展中的教训,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新常态下晋城加快推进产业经济转型升级,要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以思想转型为先导,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转变是新常态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实践证明,思想支配行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首先是思想观念落后。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彻底摒弃沿袭多年的重物轻人、重利轻义、重公轻私、重大轻小、重城轻乡、重外轻内的思维定势,确立问题导向的新思维。要抓住制约晋城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问题,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出问题,深化改革,实现突破,推进产业经济转型升级。要确立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新思维,克服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的“唯GDP论”,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观念,更加注重科技进步,更加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靠创新推进新常态下的产业转型升级。要确立包容性发展新思维,更加注重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要确立底线意识的新思维,从旧常态转入新常态是各种问题多发期,原来的经济增长动力在减弱,新的增长动力在发育成长,要防控新旧增长动力转换期间可能出现“青黄不接”带来的系列风险。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生活困难群众,更加重视就业和扶贫工作。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二)以企业转型为基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适应新常态,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再造产业发展新优势,企业是基础,企业家是关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企业家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领航者,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一定是企业家的成功。经过30年产业发展实践锻炼和洗礼,晋城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然而,到目前为止,晋城在行业界或者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企业还不多,为业界和社会公认的企业家屈指可数。新常态下晋城产业转型升级要靠企业家引领。企业家是晋城产业转型升级最为稀缺的资源,是晋城产业转型的核心部件和关键环节。要把企业家队伍的锻炼成长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号工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既要重视培养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更要重视培养小微企业经营管理者,还要重视重点行业高端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打造结构合理的企业家队伍。
以企业转型为基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质上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要按照法定职责,行使职能,不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要搭建好公共服务平台,特别是要抓好科技研发、信息咨询、商务服务等服务平台的建设,要加强制度建设,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
(三)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支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进入新常态再造产业发展新优势,根本在人。30年晋城产业经济发展锻炼和造就了一批人才,但远不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一是总量不足,高档次人才严重缺乏。据《2014年山西统计年鉴》,全省县级以上自然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从事科研活动人员7408人,晋城63人,仅占全省的0.85%,在11个地市中排名第9。二是结构失衡。据《2014晋城统计年鉴》,2013年晋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共3046人,其中煤炭产业2799个,占91.89%;制造业247人,仅占8.11%,比例严重失调。 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对人力资源开发要求越来越高。根据晋城发展实际,一方面要加强高端科技人才和服务行业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要重视基础技能型人才素质的提高。可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实践锻炼与培训提升相结合,从现有杰出专业人才中培养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要坚持引才与引智并举。引才引智起点要高,视野要开阔,一些关键性产业和企业领军人才要着眼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挑选。山西清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成功引进德国冶铸专家解决技术难题产品顺利打入美国市场极具示范意义。培养和引进说到底是为了使用。合理使用人才关键是以事业吸引人,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更好的平台和空间。力争通过引进一批优秀人才,带回一批高科技专利,开发一批高端项目,带动产业跨越式发展。要从晋城产业发展实际出发,优化人才结构,形成高、中、初级合理的人才结构。要积极创造优越的政策、社会、人文、生活环境,使各类人才都能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权益有保障。
(四)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抓手,创优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环境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政府主导下,晋城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招大商、引大资、上大项目,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付出了不菲的财力物力,但至今真正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的屈指可数。当初拟定的目标和实施中的付出,与结果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样的教训需要我们深刻反思和汲取。历史的经验再一次告诉我们: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政府必须找准位置,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以服务为主,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己任。
进入新常态,招商引资已由过去提供特殊优惠政策向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转变。产业转型升级呼唤创优发展环境。创优发展环境要由政府主导,政府一定要明确自身定位,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切实转变职能,把功夫下在创优并维护好发展环境上。以此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市场活力,促进各类创业创新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尽快形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要通过打造区域发展品牌效应,吸引域外创业创新资源源源不断的流入,使晋城成为吸引创业创新资源的“洼地”,转型创新的“高地”,推动晋城产业转型升级健康持续地不断向前迈进。
主要参考文献: 1.郑海航、戚聿东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10版。 2.李悦主编:《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版。 3.朱耀明着:《产业经济研究》,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1.12版。 4.李双成着:《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与实证研究》,冶金工业出版社,2013.8版。 5.晋城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晋城市志》,中华书局,2012年版。 6.晋城市统计局编:《2008晋城经济普查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1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