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届政府伊始,国务院就狠抓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其目的就是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五年来,可以说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为政府持续推进自身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一个利器。
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例。为了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营造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环境,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力量,激发中小微企业和创新企业的活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目标,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14年3月1日起,对工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实施重大改革。具体内容是把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年检改为年报公示,巡查改为抽查。又从2015年10月1日起,新的商事制度正式实施,开始推行“三证合一”和“一证一码”。2016年5月又开始推行“五证合一”(工商、质检、税务、统计、社保)。2017年5月,李克强总理又提出“多证合一”。全省于9月1日起正式启动“多证合一”改革,实施“十七证合一”。先行推进第一批12项“多证合一”改革。即在“五证合一”的基础上,再整合公安部门的保安服务公司设立分公司备案;住建部分的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房地产经纪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备案;交通部门的道路客运经营者设立分公司报备;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设立分公司报备、从事货运代理(代办)等货运相关服务的经营者备案;商务部门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文化部门的艺术品经营单位备案;旅游部门的旅行社分社备案、旅行社服务网点备案;出入境检疫部门的原产地证申报企业备案、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企业备案等12个涉企证照事项,实现“十七证合一”,对暂未纳入清单的5个事项,各部门将积极创造条件,成熟一批、公布一批、实施一批。全市去年9月在高平搞了试点工作。
这样做,既简化了手续,减少了环节,又缩短了时间,还降低了成本,减轻了负担,更主要的是为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营造了宽松快捷的环境,从而使各类市场主体达到井喷式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全国日均新设立企业由5千余户增加到1万6千多户,翻了一番半还多。全国去年实体经济达到9800万户,五年增加70%以上。全省突破200万户,全市突破12万户,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全面改革工商登记、注册资本等商事制度,企业开办时间缩短三分之一以上。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取检查人员和检查对象,及时公开查处结果,提高了监管效果和公开性。推行“互联网+政府服务”,实施一站式服务等举措。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活力明显增强,群众办事更加便利。
但是目前仍存在门槛高,办事效率不高,放管结合不够,优化服务不好,政商关系不够协调等问题。
从全国讲,营商环境虽进步较快,但仍与经济地位不相匹配,2017年,我国在190个经济体中,从2013年的第96位上升到70位,上升了26位,但与第二大经济体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面对这些问题,今后如何办?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针对长期存在的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问题,我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微观管理,直接干预,注重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并在会见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回答提问时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今年要在六个方面下硬功夫,也可以把它形象地说成是六个‘一’,那就是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一半;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取消。现在我们开办企业的时间经过几年的努力,可以说已经降了不少,但是全国平均还要22天,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只需要不到一天的时间。我们项目施工许可的办理时间就更长了,所以必须减繁。这六个“一”都是减,再加上减税、减费,这些都是动政府“奶酪”的,是伤筋动骨的改革。” “当然,要放得开,还必须管得住、管得好。我们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就是要管住市场秩序,对那些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欺行霸市,乃至搞不正当垄断的,就要把它驱逐出市场,甚至严加惩罚,因为它妨碍公平、阻碍创新,也有悖社会道德。市场活力和人文精神是相辅相成的。当然,我们加强监管,也要注意防止扰民。比如这次机构改革,我们就把涉及市场监管的一些部门合并了,推进综合执法,避免多个“大盖帽”去管一个小商贩。”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推进改革、做好政府工作,就是要为公、唯实、利民。我们要努力为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办事便利,敢于自我革命。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万难不辞、万险不避。”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在主动建立负面清单,敢于担当责任,建立“亲”“清”政商关系,积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刘锋市长在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讲“深入开展‘六最’”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全市推开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在开发区推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大力推进综合执法机构机制改革,着力解决执法不规范、不到位等问题。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各类证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
再从减税降费和税收制度改革来看,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推进增值税改革,适当简化税率”的改革要求,从2012年开始,国家在流通领域分三个阶段进行营改增。2016年,全年为企业降低税负5700多亿,并使所有行业实现税负只减不增。去年
4月1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企业减税降费又提出了六项措施,一是将免征额从2万元/月销售提高到3万元/月销售以下,将小微企业年交纳所得税额从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大众创业的有力支持。二是除继续执行高新技术产品所得税率降低10%外,自去年1月1日起到2019年12月31日,国家又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三是从2017年1月1日起,对于创投企业投资种子期,初创其科技型企业的,可享受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优惠政策;并且将这政策扩大到个人投资者。四是去年8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广一批具备复制条件的支持创业改革举措,实行国税地税联合办税,简化办理手续和流程。
五年来,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财政收支矛盾较大情况下,着眼“放水养鱼”,增强后劲,我国率先大幅度减税降费。分步骤全面推开营改增,结束了66年的营业税征收历史,累计减税超过2万亿元,加上采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清理各种收费等措施,共减轻市场主体负担3万多亿元。加强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降低利息负担1.2万亿元。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盘活沉淀资金,保障基本民生和重点项目。财政赤字率一直控制在3%以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讲“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改革完善增值税制度,按照三档并两档方向调整税率水平,重点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税率,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大幅扩展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大幅度提高企业新购入仪器设备税前扣除上限。实施企业境外所得综合抵免政策。扩大物流企业仓储用地税收优惠范围。继续实施企业重组后的增值税、契税等到期优惠政策。今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并为实体经济减少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不合理的坚决取消,过高的坚决降下来,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
2018年深化增值税改革是在前两次增值税改革的基础上,突出将制造业作为政策的出发点。具体优惠政策是适用于增值税税率为17%和11%的制造业企业,两档税率分别下调一个点,预算全年可减税2400亿元;将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由50万元和80万元上调至500万元,并在一定期限内允许已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和其它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回。这样做,统一了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税制更加简洁、公平。更多小微企业可选择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享受按3%征收率计税的优惠,也可自愿选择登记成为一般纳税人,享受抵扣进项税额的红利。此项优惠政策从今年5月1日起实施。这样做,有力地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同时,今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税、地税合并,实现两重领导,既可以避免多头收税,干扰企业的行为,又可以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总之,放是目的,管是手段,优是保证,要推动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必须简政放权,营造环境,优质服务,从严管理,以营造宽松、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在公平的竞争中增强活力,多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