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陵川县脱贫攻坚情况的视察调研报告
晋城市七届人大代表陵川第二活动小组
陵川县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重,是全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为进一步推动陵川县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十三五”末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2017年5月26日,晋城市第七届人大代表陵川第二活动小组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开展了主题为“脱贫攻坚”的调研活动。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视察、随即讨论、职能部门汇报、产业主体介绍、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陵川县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真抓实干,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近年来,陵川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加大组织领导、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项目扶持、结对帮扶等工作力度,严格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各项措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2016年,陵川县脱贫攻坚首战首胜
2016年以来,陵川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在全县组织展开了规模空前、力度空前的脱贫攻坚大会战。领导重视程度、帮扶工作力度、资金投入强度、政策支持广度、因户施策精度、工作推进速度都实现了前所未有。县乡村三级都成立了党政领导挂帅的脱贫攻坚领导组,层层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状。市、县两级共落实领导包村42个,下派第一书记103名,驻村工作队121支、队员285名,落实包户党员干部4487名。全县整合涉农扶贫资金1.03亿元,其中县级财政首次安排扶贫专项资金1200万元。2016年扶持75个村实施了产业脱贫项目,完成移民搬迁1806人,落实生态扶贫1800人,社会兜底扶贫1116人,资助贫困大学生62人,医疗救助贫困人口2100人,临时救助生病、受灾贫困人口1930人。为16个贫困村升级改造道路34.9公里,14个村实施了贫困村饮水安全提升改造工程,在40个村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及光伏发电配套项目,对145个建档立卡户实施了危房改造。2016年,陵川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29元,较上年增长6.8%。当年完成贫困村退出51个,8069口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了攻坚之年首战首胜。在全省2016年度脱贫成效综合考核中,陵川县在22个省级贫困县中,综合成绩排名位居第8位。
(二)2017年,陵川县脱贫攻坚开局良好
2017年以来,陵川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2017年脱贫摘帽,2018年整体脱贫”这一目标,早谋划、早动手、早安排,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声工程,按照“对标找差距,超常补短板,下足绣花功,摘掉贫困帽”的基本要求,主攻产业扶贫,着力补齐“短板”,加快工程推进,加强兜底保障,加大整合力度,强化责任落实,脱贫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脱贫攻坚开局良好,胜利在望。
一是主攻产业扶贫,解决稳定增收问题。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重点,也是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的主要措施。这次调研所到之处,六泉乡小番底村乡村旅游产业、古郊乡乡村人家产业、潞城镇西八渠村食用菌养殖和中药材种植产业,都能看到各地依托当地优势,发展了一批产业脱贫项目,为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今年,陵川县继续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从根本上解决了稳定增收问题。一是在建立“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体系上下功夫。重点解决贫困村产业发育不足,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目前,完成了产业扶贫主体和产业扶贫项目的公开招募和征集,已有54个企业、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申报,可带动贫困户7000多个。如国新晋药陵川中药有限公司以贫困村为重点,采取最低保护价收购方式,在全县建立万亩党参基地,每亩保底年收入3000元以上。正嘉养殖有限公司则采取向贫困户提供种猪,订单回收商品猪的方式,与贫困户结成利益联结机制;二是在推进脱贫产业项目进村入户上下功夫。按照贫困村年内实现“五有”(贫困村有脱贫产业、贫困户有增收项目、有专业合作社组织、有龙头企业带动、有能力的贫困户有劳动技能)目标的要求,陵川县坚持“立足当地实际和适应市场需求相结合、近期增收与长远发展相结合、贫困户增收与村级集体经营“破零”相结合”的原则,围绕“五大特色产业+光伏+电子商务”的扶贫主导产业,指导每个贫困村都确定了产业项目。目前,已有106个贫困村,申报脱贫项目166个,现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三是在推进金融扶贫上下功夫。今年以来,陵川县把金融扶贫作为解决贫困户近期增收脱贫的重要举措,强力推进了“五位一体”(政府支持、银行放贷、贫困户承贷并受益、主体企业使用、保险保障)小额信贷扶贫政策的落实,通过制定实施办法,召开现场会议,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吸纳主体,一批有实力、有信誉、有带动能力的工商企业加入到了产业扶贫和资产收益扶贫的行列。目前,已有鸿生集团、兰花中药、古陵山食品、金峰工贸、羊明化工等20多个企业与贫困村进行对接,预计使用精准扶贫小额信贷6000多万元,可为1200多个贫困户每年带来3000元的纯收入。
二是着力补齐“短板”,解决基础薄弱问题。基础设施条件差、改变面貌投入多、难度大,一直是制约陵川县许多贫困村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此,陵川县对照贫困县退出的标准,协调有关部门对所有贫困村在饮水安全、村通公路、用电保障、文化卫生、通讯网络、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集中排查,本着“缺啥补啥,限期达标”的原则,分行业建立了问题台账,共排查出问题227条。目前,各部门行动计划已完成,各项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以2017年底为最后期限,逐村逐项提出了问题解决方案,并列出了时间表,确定了责任人。交通扶贫将实施70公里路面改造工程,解决21个贫困村行路难问题;水利扶贫实施64个行政村饮水安全工程;电力扶贫改造水电网内18个贫困村供电实施,确保村村通动力电;同时,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缺项问题也将进行排查解决。
三是加快工程推进,解决易地搬迁问题。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民心工程,也是陵川县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之一。按照省、市关于移民搬迁两年任务一年完的要求,陵川县2017年任务为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4500人,同步搬迁200人,成为脱贫攻坚中难度最大的任务。为加快工程进展,陵川县继续采取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兜底安置三条途径同步推进的方式,在加紧原有6个集中安置点配套工程完善,保证入住率的同时,重点加快集中安置小区和特困移民敬老院建设。新开工建设沙上头移民小区二期工程、启动阳光移民小区建设工程、潞城特困移民敬老院二期和西河底特困移民敬老院工程,努力实现当年4700人的易地搬迁扶贫任务的完成。目前,各集中安置点正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6月底之前将全部开工,2个集中安置点具备售楼条件,两个特困移民敬老院具备入住条件。
四是加强兜底保障,解决致贫返贫问题。为有效遏制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陵川县通过加强各项保障制度和精准扶贫的衔接,形成了有效的兜底线保障体系。一是提高低保补助标准。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人口以及五保户、“三无”人员实行政策兜底,所有低保、五保标准达到脱贫线以上,并做到应保尽保,具体的政策方案正在制订之中。二是对贫困户危房改造实现全覆盖。全县将整合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移民搬迁资金、市级农村特困群体住房改造专项补贴资金,对所有居住在危房中的贫困户,采取异地搬迁、新建安居房、置换安全住房、改造危房等措施,彻底解决危房问题;三是财政出资70多万元,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缴纳了大病医疗和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大病补偿最高可达20万元,意外伤害最高补偿1万元。为减少因病、因灾返贫现象增添了一道屏障。
五是加大整合力度,解决资金投入问题。缺少发展资金是制约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陵川县2017年县财政预算安排扶贫专项资金增加至1400万元,较上年净增200万元。与此同时,全面推进财政涉农资金整合,集中用于脱贫攻坚。制定出台了《陵川县2017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方案》,首批整合的8862万元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已安排落实到项目,正在陆续下达,涉及到脱贫攻坚八大工程、二十项行动的所有方面,可带动其他渠道投入资金5222万元。近期,进入扶贫资金整合平台的5200多万元资金将进行第二次安排,为脱贫攻坚提供财力保障。
六是强化责任落实,解决帮扶成效问题。针对精准扶贫工作中帮扶力度不到位、精准度不高、信息资料不完善、群众满意度较低等突出问题,陵川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于5月16日召开了脱贫攻坚基层基础工作百日会战动员大会,要求在8月底之前,集中100天时间,动员一切力量,进一步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层基础工作,重点解决脱贫责任不落实、措施不精准、质量不达标、群众不满意等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目前,各包村单位、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等各方面力量正在全力以赴,进村入户进行走访、查摆问题,积极整改。同时,加大监督、督查力度,力求百日会战取得明显成效,脱贫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二、正视问题,坚定攻坚必胜信心
通过调研,总体来看,陵川县的脱贫攻坚态势喜人,成效显着,但是,由于脱贫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紧迫性,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应对引起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脱贫意识有待加强。从调研情况来看,少数干部对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全力攻坚的意识不够强烈,工作力度不够。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习惯于吃低保、靠救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宁愿苦熬,不愿苦干,特别是在国家加大对贫困群众帮扶力度的大背景下,更是助长了少数贫困户的依赖思想,脱贫动力不足,成为脱贫攻坚的最大障碍。
(二)产业发展困难,增收渠道不通畅。受结构调整、市场变化、环保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务工就业渠道受阻,农村群众的就业压力加大,对稳定脱贫形成了新的压力。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一方面贫困村、贫困户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脱贫产业难选择,项目难实施。部分贫困村干部群众思想保守,瞻前顾后,农村致富带头人缺失,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村的老弱病残不能干事,只能在传统农业上苦守苦熬,新产业发展困难。另一方面产业扶贫带动能力不强,我县经济处于小农经济状况,规模小、效益低,农业结构调整推进缓慢,发展和提升空间有限,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扶贫产业少,经济效益不高,辐射带动不强。此外,一些脱贫项目管理粗放,劳民伤财,难以收到预期效益。
(三)工作进展参差不齐,帮扶效果不够明显。一是帮扶单位自身能力不足。单位之间存在资源差距,一些帮扶单位人数少、实力弱,一些企业自身发展不足,没有帮扶能力。二是帮扶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驻村帮扶干部对扶贫工作不上心、不上手,对产业到户不热心、不落实,甚至还存在不在岗、不到位现象。三是帮扶思路不清晰。一些驻村干部缺少基层工作经验,在协助村干部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帮扶效果不够明显。
(四)宣传力度不够,社会氛围不浓厚。社会各界对脱贫攻坚政策认识不够,不能很好地发挥各自职能全面投入到扶贫脱贫事业中,全社会关心扶贫、关注扶贫、支持扶贫事业的气氛还没有完全形成,扶贫力量与脱贫形势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加大力度,坚决打赢脱贫硬仗
按照陵川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11613”发展战略,2017年要摘掉贫困县帽子,2018年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阶段,形势逼人、时不我待,为了真正打赢这场硬仗,提升陵川县整体发展水平,努力建成脱贫攻坚样板县。根据调研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一是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把脱贫攻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坚决打胜这一硬仗。二是进一步加强驻村干部的管理。强化用人导向,对完成工作出色、各方面反映良好的同志,大胆使用,优先提拔和晋级。三是进一步落实帮扶责任。坚决杜绝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干部不在岗、不到位问题,对驻村干部的优秀典型和亮点,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协助村干部做好发展规划,促进贫困村早日脱贫致富。四是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认真实施单位包村、干部驻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制度,继续实行各级领导包抓、单位包村目标责任制,强化目标责任阶段考核和年度考核,不脱贫不脱钩,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强化产业支撑,进一步巩固精准脱贫。衡量脱贫成效,产业支撑是关键因素。一要因地制宜选准产业。要本着因村施策、因户施策的原则,根据各地不同的资源、区位条件,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宜商则商,选择发展前景广、带动能力强的脱贫产业,把脱贫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二要创新机制推动产业。针对许多贫困村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实际情况,创新扶贫形式,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贫困村建基地、搞加工,要建立各类经营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吸纳贫困群众就业打工,增加工资性收入;通过“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经营主体+村集体+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增加经营性收入;通过各级扶持资金入股合作社和企业,增加转移性收入;通过土地入股合作社和企业,增加财产性收入,确保贫困户通过多种渠道受益,实现稳定脱贫。
(三)强化技能技术培训,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把贫困农民的培训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措施,要丰富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意向、务工状况、技能需求等项目登记造册,有针对性地组织技术技能培训。对于在本村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要根据各贫困村发展生产规划和贫困户的技术技能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入村入户,实地零距离为贫困户面对面授课、手把手讲解,传授技术、指导生产、传播市场和技术信息,切实帮助贫困户掌握生产技能。
(四)强化宣传造势,汇聚全县力量打胜脱贫攻坚战。一要加强形势宣传。进一步把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宣传到广大干部群众之中,要把精准脱贫的形势、任务、政策、措施、目标宣传到基层农村,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标语等多种形式,经常性、高密度、大容量宣传脱贫攻坚工作,凝聚各方力量,激发发展活力。二要注重典型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加强对各类先进典型的宣传,宣传靠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农民,宣传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村基层干部,宣传驻村帮扶成绩突出的机关干部,宣传热心扶贫帮困的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树立样板,引领方向,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三要加强示范引导。要积极探索培养适应陵川县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脱贫模式,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会、观摩会,用实实在在的典型事例,做给群众看,带着农民干,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四要加强政策宣传。要通过入户走访、座谈讨论、组织培训、会议宣讲、项目公开、资金公示等多种方式,把扶贫政策明明白白告诉群众,把脱贫过程清清楚楚告诉群众,把脱贫结果详详细细告诉群众,提高群众对扶贫政策知晓度、扶贫工作满意度。
(五)强化全面发展,切实提高脱贫质量。一要加强移民搬迁户后续产业发展,在贫困户生活条件改善的情况下,避免发生因搬迁而致贫现象,让他们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切切实实实现脱贫致富。二要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整合社会力量,推动公共资源优先向贫困村倾斜,不断加强贫困村水、电、路、电视、网络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贫困地区群众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