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昌
在市委七届四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张志川深刻阐述了“山上”和“山下”的关系——“就晋城而言,‘山上’是圆心,‘山下’是圆圈。圆心应越来越固,半径应越来越长。失‘山上’则失本,得‘山下’则获益。固本强干,才能相得益彰。”这一重要论述,从思维方法、长远角度,为我市争做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桥头堡,加快融入中部崛起指明了路径和方向。
正确认识“山上”和“山下”的关系
山上山下,联系观点。山上晋城,山下中原,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连。山上非边缘城市,山下即开放前沿。山下中原城市群,28.7万平方公里,1.89亿总人口,6.7万亿元GDP(2017年底统计数据),蕴含广阔市场空间。山上晋城,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区,是重大机遇,抓住了才是良机,错失了就是挑战。
得失之论,辩证之法。失“山上”则失本,本固事成,成在稳固圆心,办好晋城的事,“五大产业”越来越强,营商环境越来越优,创新生态越来越好,圆心就会越来越固。得“山下”则获益,打造“宜居宜游宜业”新型城市,建设“山清水秀城美”中原后花园,朋友圈越来越大,近悦远来,开放合作越来越多,互利共赢,半径就会越来越长。
固本强干,奋进之道。正视差距才能奋力赶超。从发展总量看,2018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排第7,在中原经济区30市排第25,且呈排位下滑趋势;从发展结构看,我市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一煤独大”矛盾突出;找准症结才能开对药方。晋城发展最大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不够,根本原因是思想解放不够;目标坚定才能再铸辉煌。实现“先行区”“领跑者”“桥头堡”三大目标,推动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解放思想是开关,改革开放是核心,真抓实干是正道。
稳固圆心 办好晋城的事
发展才是硬道理。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始终在于我们自己,在于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办好晋城的事,五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实体经济是发展根基,城市要强,实体经济必须强。一年来,我市坚持实施“3+5”政策体系,五大产业取得新进展。煤层气产业发展目标已定(一区三基地一中心)、2019年产能目标已定(70亿立方米)、5年产能目标已定(200亿立方米),前景广阔。制造业,“世界光谷”建设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将以特殊机制推进光机电产业发展,把晋城打造成21世纪“世界光谷”。铸造业,南村绿色智能铸造创新产业园二期加快推进,晋钢智造科技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计划投资71.2亿元。煤化工,3月11日,巴公园区气化升级改造暨产业结构调整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生产向清洁高效转型、传统化工向精细煤化工转型。全域旅游,“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进展顺利,王莽岭景区整治提升项目,将全力打造太行旅游板块龙头景区。
办好晋城的事,项目建设集中落地开工。项目建设是发展支撑,是稳增长、促转型、补短板的关键举措。4月18日,我市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集中开工月启动,全市将相继新开工项目207项,总投资655亿元。特别是10项新开工重点项目,既有巴公园区“造气岛”暨产业转型等转型项目,也有市人民医院易址扩建、东南新区学校等补短板、强弱项的民生项目,更有老城更新与保护、晋城高铁东站基础设施等打基础、利长远工程。向全市人民传递了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以项目建设推动转型发展、以项目落地改善民生福祉的信心和力量。
办好晋城的事,新一轮改革开放全力推进。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招商引资的名片,是城市的硬核竞争力。“烽通光电”作为“世界光谷”首家入园企业,开发区对光机电项目实行“一个窗口受理”的“一站式服务”,让企业感受到领取营业执照的“晋城速度”。不仅如此,企业还真正享受到“1+N”优惠投资政策和开发区资本金融支持、投资奖励、招商中介奖励等“大礼包”。4月19日,省政府常务会议确定在晋城市、县两级开展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加上之前全省唯一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整市推进试点市、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市,晋城新一轮改革开放正全力推进。
拉长半径 建设宜居宜游宜业新型城市
“城,所以盛民也。”不论是国家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还是一些城市落户的优惠政策,其目的都是为了吸引人、留住人。一年多来,美丽晋城始终是市委、市政府孜孜追求的目标。这不仅是满足晋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晋城旅游、居住、创业,为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老城、金村新区、空港新区,城市发展新布局。实施老城更新与保护。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推进,用3-5年时间,投资70多亿元,把老城保护与文化旅游相辅相成,老城功能完善与城市水系、城市绿化相得益彰,将老城打造成承载着历史、记得住乡愁、保留着文化记忆、彰显晋城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高点定位金村新区功能。在全国大坐标、中原城市群、全省范围三个维度下做好新区定位,力争在3-5年内投资150多亿元,把新区打造成城市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极;处理好金村新区与空港新区的关系。使二者相得益彰,结合两区优势放大效应,形成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旅游、康养、水系,建设中原后花园。建设全域旅游之城。加快“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一县一大景区”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借助短视频等平台,扩大旅游品牌影响力。借助太行山文化旅游节,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推进“一部手机游晋城”,提升游览体验。完善服务设施,全面拓展景区功能。依托2020年通车的太焦高铁,打造“一小时”旅游经济圈;建设避暑胜地、康养乐园。发挥晋城气候、森林等独特优势,加快发展以“沁水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和“蟒河自然保护区”为试点的森林康养产业,打造“南太行森林康养最佳目的地”。把锡崖沟打造成“太行天堂”。建设灵秀水系。太行明珠,因水系添灵秀;水系,增太行之宽厚。加快城市水系建设上档升级,做足做活城市水系发展文章,让城市水资源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实现“一条清水绕城流”。高度重视金村新区水系建设,推动水系治理、商务设施、基础设施等建设同步进行,发挥好水系对新区发展的心脏作用,放大康养区位优势,增强新区对中原城市群人流的吸引力。
擦亮“晋善?晋美?晋城”金字招牌,提升城市品格。品格是城市的独特属性,是城市吸引力、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建设文化晋城。传承好晋城悠久的历史文化,让“问祖炎帝?寻根高平”成为海峡两岸和全球华人寻根问祖、互动交流的持久平台。用新时代精神讲好“孔子回车”、程颢书院、《康熙字典》等晋城故事。推动太行古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开展“东西方古堡对话”;建设开放晋城。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桥头堡”,以解放思想推进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深入研究融入中原城市群、环渤海湾、一带一路等战略问题;建设创新晋城。落实好《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内生动力的意见(试行)》,开展“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工程”、启动“学子归巢”计划,营造良好创业、创新、营商环境吸引企业和人才。建设奋斗晋城。弘扬太行精神、锡崖沟等精神,传承好共同体现的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质,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4月28日,我市“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市行政审批改革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彰显着办好晋城的事、建设新型城市的奋进的脚步愈发坚定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