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村村民涌向城镇务工生活,很多村庄成为“无人庄”和“空心村”,农村大量的宅基地闲置荒废,田园荒芜。针对这一现状,沁水县加快推进凋敝宅基地处置改革,在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产的同时,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一键”开启了农村闲置宅基地“变废为宝”新模式。
一、探索“打包捆绑”,克服政策落地难
沁水县秉持“不空一村,不落一户”标准,对全县471个自然庄的所有闲置土地进行认真盘点,经前期调查摸底,全县共有闲置、空置、废弃的农村宅基地6350余亩,按照省政府确定的15万元/亩的交易价格,按结余指标交易一半计算,预计可获得交易资金4.76亿元。
沁水县着力用好用活用足政策,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在对全县45000亩土地调查和广泛征求民意基础上,经多方论证,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户籍改革、易地扶贫搬迁和乡村振兴政策“打包捆绑”,相继出台了《沁水县农村凋敝宅基地搬迁复垦实施方案(试行)》、《沁水县压煤村庄搬迁复垦实施方案(试行)》、《沁水县农村凋敝宅基地移民搬迁安置方案(试行)》等政策,多管齐下,多方发力、多头并举,明确了全县农村凋敝宅基地搬迁复垦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职责分工、补偿办法和实施程序,为工作全面开展铺平了政策道路。
二、采取“异地交易”,克服资金保障难
2018年全县共确定搬迁复垦村庄182个,面积2875.16亩,涉及14个乡镇,273户,633人,拟搬迁房屋3509间,拆除建筑面积约58000平方米。截至目前,2018年度的4个增减挂钩方案已通过省自然资源厅批复,同意使用周转指标2038亩;安置区280亩土地也已通过省政府批准,正有序推进拟建的5000套安置房的规划、设计。2018年12月,与泽州县政府签订1044亩指标交易协议,交易金额达1.56亿元,成为全市跨县域进行结余指标交易并超额完成省市500亩交易任务的第一家,为晋城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交易开创了先河。2019年6月,与寿阳县进行了526.78亩结余指标交易,交易金额7901.79万元。目前,前期调查工作已全部完成,12个乡镇完成招标,开始地面附着物的拆除复垦工作,复垦面积1000余亩,与寿阳县的节余指标交易金额已到账70%,已按乡镇施工进度分配资金,可用于前期的拆迁赔偿,进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推行“弹性福利”,克服安置补偿难
凋敝宅基地搬迁复垦给老百姓带来多重收益,释放了多重红利。对农村宅基地搬迁复垦户,将采取货币补偿、规划区成本价购房及规划区落户等多种方式,为农户提供多样选择,充分激发搬迁积极性。货币补偿,依据房屋的面积、结构、修建时间实行差异价格补偿;成本价购房,即根据自家房屋建筑面积,自主选择到一城四镇(县城、中村镇、端氏镇、嘉峰镇、郑村镇)规划区按成本价购买等面积房屋,超出部分按市场价计算。同时,为了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水、电、暖、气、路等配套设施将一一妥善解决,老百姓更方便省心。
搞好“一站式”服务,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福利。举家迁徙到县城的农业转移人口可优先办理进城落户;对于搬迁进入县城居住的农民,还能享受县城居民同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养老服务和社会救助等权利,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为了充分保障老百姓权益,打消他们进城的后顾之忧,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保持不变。同时,乡镇按照集中就近原则,在搬迁群众原居住地附近为他们规划好打谷场和储粮仓等农业生产附属设施,尽可能的为百姓考虑周全。
为激发乡(镇)、村开展项目的积极性,沁水县还采取乡镇“大包干”政策,项目完成后,根据验收后的耕地等别,每亩拨付项目所涉乡镇4.5万元左右。按照各乡镇工程施工费预算和补偿方案,以经济发展缓慢的郑庄镇为例,郑庄镇项目设计复垦规模879.97亩,一期完成复垦约600亩,可获得县政府资金约2700万元,按照每亩约2万元的复垦成本(包含施工费、补偿费、奖励费)之外,还剩约1500万元,可用于补充新农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的资金缺口。
沁水县将抓好“贫困县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可以在省域范围内易地交易”这一政策机遇,大力挖掘土地复垦潜力,促进节余指标有序交易,将受益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
(供稿:沁水县委改革办 编校:经济生态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