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模式改革作为沁水县承担的市政府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试点任务。主要以优化学校布局、大力推行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对口帮扶等办学模式为突破口,从而达到整体提升沁水县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有效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基本实现县城学校“无择校”,乡村学校“无弱校”,促进教育与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近年来,沁水县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以深化教育改革为撬动点,积极探索办学模式的创新实践,有力促进全县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一、制度夯基,走出“标准低”的困境
沁水县积极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出台《沁水县教育局关于规范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招生政策,按照“免试、就近、划片、分配”的原则,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下发《关于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开展“新标准 大治理”实施办法》和《沁水县学校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推行中小学校“一校一章程”制度,着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出台《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夯实县、校、教师三级控辍保学责任,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无失学、辍学现象发生。2016年以来,全县适龄儿童学前入园率达到省定标准以上,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巩固率均达98%以上,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因困辍学学生。
二、保障投入,扭转“乡村弱”的局面
沁水县作为一个刚刚脱贫的山区县,在农村办学条件、师资资源、后勤保障等方面先天不足。为解决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强化后勤保障力度,积极改善农村学校条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一是起草《沁水县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寄宿制、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管理办法》,加大对寄宿制小学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力度,近三年来,沁水县统筹安排农村校舍维修改造资金1072万元,用于学校改扩建和校舍维修,大力改善乡村办学条件。二是印发《沁水县开展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由发展共同体牵头学校和成员学校双方签署长期合作协议的形式,实施“一对一”的结对交流活动。两年来共同体校共交流教师138人次,开展文体活动32次,教研交流45次。通过帮扶双方教学、管理人员双向挂职、定期交流,优质学校带领被帮扶学校定期开展教研、观摩、交流等活动,实现在管理模式、教学科研、师资培养、文化建设和品牌塑造等方面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三是建立健全教育局党委统一领导、相关股室、学校负责的工作机制,三级同抓,一体推进,出台《关于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后勤保障机制的实施细则》,按照50:1:1的配备原则(即50名寄宿生配备一名厨师和一名生活管理员),重点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生的生活条件,实施寄宿制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全覆盖,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健康成长。
三、布局多元,破解“城镇挤”的难题
为解决学校布局不合理,城镇大班额问题的现状,沁水县积极优化教育资源、加大投资力度、调整学校布局。2017年启用县城新建龙港初中,保障杏峪、土沃、张村、固县、十里、柿庄6个撤并乡镇适龄学生入学需求。2018年投资3991万元在县城新建定都小学,解决县城小学大班额以及生均运动场地面积不达标的问题。2019年对端氏镇教育布局进行调整,计划将端氏初中搬迁至端氏中学,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
四、联动发力,缓解“师资缺”的问题
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沁水县逐步加强教师交流、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待遇。一是下发《沁水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实施办法(试行)》,通过城乡对口交流,形成双向互动、城乡联动、团队帮扶、整体推动的校长教师交流长效机制。有序实施超编学校、撒并学校教师分流工作,稳步推进教师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促进共同体校、集团化校均衡发展。二是对全县部分中小学校级领导进行交流调整,为县城学校选拔交流教师180余人;同14名免费师范生签订三方协议,选派29名“两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到边远薄弱学校支教;推动城镇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交流教师人数占符合交流人员比例的15 %,超额完成市、县10%的考核指标。制定并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五年规划,2018年初,与华东师大制定3年教师培训方案。三是在执行省、市标准外,进一步加大对乡镇工作教师的补贴力度,并向条件艰苦的偏远乡镇和长期在乡镇工作的人员倾斜,二类、三类乡镇教师每人每月分别再提高50、100元,最高的每人每月补贴达到750元。同时,对长期在偏远山区工作的教师在评模、评优、晋级职称中给予倾斜。
办学模式改革只是沁水县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沁水县将加大力度,实施办学模式、县管校聘、督导制度三项改革,大力实施家校共育机制创建、新型校园文化建设、精品课共备同讲、大数据分析提升四项创新工程,让教育改革如同一缕春风,为全县教育带来勃勃生机和活力。
(供稿:沁水县委改革办 编校:政文社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