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政策研究室网站
  公务员邮箱: 密码: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15:22:40
       当前位置: 首页>> 晋城



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2013-11-26 05:40:58    来源:  

——2013年3月27日在晋城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晋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秦李芳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以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项目落地年和工作落实年”,也是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总基调,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揽,坚定不移争当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排头兵,坚定不移加快建成小康社会步伐,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创新实干,经济社会保持了“转型势头正旺、发展局面喜人”的良好态势。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11.6亿元,增长11%,成为我省第6个进入

全省GDP达千亿元的市

城市

太原

长治

吕梁

临汾

运城

晋城

朔州

GDP(亿元)

2311.4

1328.6

1230.4

1220.5

1068.1

1011.6

1007.1

 


 

    “千亿元俱乐部”的成员。财政总收入完成213.5亿元,增长17.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2.9亿元,增长22.1%。

2006年-201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情况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0.8亿元,增长16.2%。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2.35亿美元,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5亿元,增长2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65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37元,增长14.1%。万元GDP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均实现了预定目标。
   
     (一)突出先行先试,强化推进措施,综改试验区建设快速起步
   
    一年来,全市上下围绕“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四大任务,强化项目支撑,加快改革创新,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高质量完成《2012年全市转型综改试验行动方案》。按照省委、省政府转型综改试验的总体部署,编制完成了全市《2012年转型综改试验行动方案》,明确了全市转型综改试验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提出了创新体制机制的具体要求,并将工作任务逐项分解到职能部门和县(市、区),推动了全市转型综改试验工作顺利开展。
   
    积极推进“一市两园”建设。“一市两园”是全省转型综改试验的重要载体。经过充分调研,2012年,晋煤高硫煤洁净利用循环经济工业园、晋城市新能源科技创新园分别作为我市的产业转型园和科技创新园列入全省公布的“一市两园”名单。目前,两个园区已先后完成了总体规划和详规,晋煤高硫煤洁净利用百万吨煤制油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唐一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科兴集团LED等项目正在按计划加快推进。
   
    集中支持推进一批转型综改试验标杆项目。2012年,以产业转型为核心,在认真筛选、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共确定了18个标杆项目加以重点推进。其中富士康A区、金鼎煤机制造、白马寺沉陷区综合治理、沁河流域城乡一体化、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等5个项目列入全省重点扶持对象并争取到省转型综改扶持资金4500万元。

2012年全市转型综改标杆项目

 

全市2012年围绕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社会民生四大方面,重点推进了18个综改试验标杆项目:

产业转型类(6个):晋城经济开发区富士康精密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晋煤集团金鼎煤机制造项目、晋城市盛威远实业有限公司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项目、市职业培训产业园、上海枫彩集团彩色苗木产业发展项目、晋城市硕阳光电有限公司太阳能光伏产业垂直一体化产品项目;

生态环境类(4个):丹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沁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花园头水系生态建设项目、白马寺沉陷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

城乡统筹类(3个):泽州县巴公园镇一体化项目、沁河流域城乡一体化阳城段建设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社会民生类(5个):晋城大医院、凤城中学校、秀水苑学校、晋城市文化艺术中心、晋城市三馆合一(图书馆、档案馆、美术馆)项目。

    积极协调推进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转型综改试验先行先试重点在体制机制创新。为有效破解体制机制瓶颈约束,积极联合、协调有关部门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先后开展了一系列重大课题研究,制定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保障了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
   
    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十百千”转型领军人物和重点转型项目的推选活动,在企业家成长、项目建设等各个环节给予大力关心和支持,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全民参与的转型综改试验格局。

    (二)加强项目建设,全力扩大内需,投资拉动作用效果明显

    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力度之大、效果之好前所未有。2012年,全市固定资


2006年-2012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产投资增速全省第一,省级重点工程完成率全省第一,充分发挥了投资对稳增长的主力军作用。

2012年全市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分月份增速比较

    全力实施“项目落地年”各项工作部署。成功举办晋城市“项目落地年”启动仪式暨兰花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奠基仪式活动,为全市项目落地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全年共落地633个项目,完成落地投资额1256.7亿元,占全年落地任务1027亿元的122.4%。
   
    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各级各部门“围着项目转,跟着项目干”,全力服务项目,为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在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建设的各个环节,完善绿色通道、跟踪服务机制,妥善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土地、融资、环评等问题。2012年省市重点工程安排270项,总投资585.7亿元,到年底,累计完成投资778.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2.8%,同比增加311.8亿元,增长66.9%。其中,省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3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4.5%,全省排名第一。
   
    加大项目储备力度。正式启动储备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提高项目储备工作效率。全年共储备项目1678项,总投资额达13295亿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22项,总投资5552亿元,占全部项目总投资额的42%;50—100亿元项目34项,总投资2136亿元,占全部项目总投资额的16%。
   
    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一是积极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2012年市级年度投资计划安排资金达到9.8亿元,是建市以来最多的一年。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投资。继续加大掌握国家政策信息和项目筛选力度,主动向国家、省直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支持。2012年,全市发改系统争取各类项目资金达5.8亿元。三是加强融资平台建设。与人行、银监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合作,助推晋城转型跨越发展的指导意见》,与建行山西省分行签署了《银政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建行山西省分行将在“十二五”时期积极向我市城市建设、三农、民生等领域项目及小微型企业提供约440亿元的信贷支持。与此同时,全市其它各金融机构也积极采取措施,对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给予了有效支持。
   
    加大稽察监督力度。以政府投资项目为重点,积极开展稽察活动,全年共检查项目89个,发现问题233条,查出违规资金1233万元,提出整改建议152条,下达整改通知26份,稽察约谈两批次,有效地纠正了各种违规问题,及时规范了建设行为。
 
    (三)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集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煤炭产业,继续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煤炭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矿井采煤机械化程度100%,安全生产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全社会煤炭产量达到8526万吨。重点推进里必煤矿、东大煤矿、上安煤矿项目建设,编制完成《晋城市“十二五”煤炭产业升级规划》。电力产业,国投热电一期2×30万千瓦机组投入运营,晋煤能源公司2×13.5万千瓦煤矸石发电和中电明秀发电一期工程进展顺利。协调推进哈密——郑州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高平云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泽州东沟220千伏变电站增容改造工程、市区田石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泽州南村110千伏输变电增容改造工程获得省核准。煤层气产业,加快推进规模化、商业化发展步伐,重点建立完善了煤层气产业研发中心。全市煤层气地面抽采井达到5500口,地面抽采能力达40亿立方米/年。港华、中国联盛沁水、新奥集团三个煤层气液化项目建成投运;晋煤集团天煜煤层气液化项目一期30万立方米建成试运行。煤化工产业,随着智宇“绿色活性有机肥项目”建成投产,兰花20万吨己内酰胺、晋煤“高硫煤洁净利用循环经济工业园”等一批现代煤化工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市已开始由单一合成氨、尿素为支撑的化肥格局向以煤制油、煤制烯烃为主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
   
    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四大非煤新兴产业已经初具规模。高新技术产业,高平唐一新能源、融高太阳能、晨皓LED、硕阳光电太阳能光伏产业垂直一体化项目已建成投产;皇城相府中道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开工建设,富士康晋城科技工业园A区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其中精密刀具和工业机器人项目已建成投产。201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9%。装备制造业,金鼎煤机金匠园加快建设;福川制铁项目一期建成投产,二期正在建设;清慧汽车配件及铸造项目二期工程竣工投产;纽威信10万吨精密数控机床项目在高平成功落地。商贸物流业,兰花国际物流园区、月星家具生活广场等一批大型商贸物流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凤展时代广场已经开业;豪德二期正在进行规划以及物探、钻探等采空区治理前期准备工作;白马寺接待中心即将建成;皇城相府城市综合体、王莽岭开发建设项目、华纳时代广场、铭基财富广场、赛博数码科技广场等重点服务业项目都已开工建设。晋城湖滨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湖滨股份)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全省第一家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发展的服务业企业。文化旅游业,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断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201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接待入境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中秋、国庆假日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166.3万人次,同比增长81.7%,增幅居全省第一。皇城相府“五一”、“十一”接待游客总量居全省各景区第二,门票收入居全省之首,皇城相府景区历史性超过了五台山。文化产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以创意、策划为核心的晋氏织造文化创意产业馆和晋陶陶瓷产业创意园,成为我市继吉利尔之后涌现出的一批文化创意领军企业。
   
    “一区六园”建设稳步推进。继续加快推进“一区六园”建设,拓展园区规模、完善园区功能、打造园区特色。先后有富士康A区智能手机机构件项目、晋城国际医疗健康城项目、晋煤集团高硫煤洁净利用循环一期项目、山西海诺科技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项目、力宇燃气动力制造项目等分别入驻我市工业园区,总投资约195亿元。2012年底,“一区六园”规划面积达到142.1平方公里,入驻规模工业企业63户,总资产为811.3亿元,增长10.37%,完成销售收入455.8亿元,增长8.32%。
   
    县域经济发展力度加大。在全省率先引入竞争性激励机制,安排财政专项资金6000万元用于扶持县域经济发展。各县(市、区)通过差异竞争、错位发展、优势互动,初步形成了开发区高新技术、城区商贸物流、泽州装备制造、高平新能源新材料、阳城陶瓷、陵川生态旅游、沁水苗木花卉为主导的非煤产业集聚区。特别是阳城县以打造“北方瓷都”为目标,新上陶瓷项目5个,产值可达百亿,产业正从单厂单条生产线向园区化、规模化迈进,成为县域经济的新亮点。
   
    (四)突出现代农业,促进增产增效,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总产、单产双超历史,首次迈上19亿斤台阶。全力扶持“一村一品、

2006年-2012年全市粮食总产量情况

     一县一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城区设施蔬菜、沁水苗木花卉为代表的10大特色产业带,打造了以鲁村小米、陵川五色土等为代表的32个名优产品,壮大了以泽州彤康、高平雨润等为代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上30多个以农业科研、产品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81家,累计达到2980家。生猪产业、蚕桑丝麻、食用菌、休闲观光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加快“农旅一体”创意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举办了晋城首届“最美乡村”评选活动,确定洞头、皇城、东四义等12个村为首届“最美乡村”。启动实施了以农村新能源建设、农村垃圾处理、农村污水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清洁工程”。新的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在2011年提前完成农村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个全覆盖的基础上,2012年又超额完成农村街巷硬化和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全覆盖任务,“五个全覆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实施扶贫开发工程。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安排2500万元专项资金,对人均纯收入最低的146个贫困村给予扶持,实施产业项目280多个。易地移民搬迁完成3500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住村包村增收活动,全年共帮扶贫困村和发展滞后村936个,帮贫到户5700多户。
 
    (五)强化招商引资,注重合作交流,对外开放亮点凸显
   
    招商引资取得重大成果。通过小分队出击、大队伍跟进、板块式招商,加快了一批签约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开工。富士康金匠园区拟引资72亿元的一期项目已开始土地平整。总投资10亿元的华润兰花制药项目已落地。晋煤投资高硫煤洁净利用循环经济工业园(北留-周村工业园)项目已全面启动。组团参加了中博会、首届世界晋商大会、能博会等。全年共签约引进项目188个,实际到位资金561亿元。
   
    “竞逐中原”战略开始实施。一是主动出击,加强与中原地区互动交流。牵头相关部门与河南省社科院、济源市发改委就中原经济区规划编制召开座谈会,围绕区域合作的原则、领域及重点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与焦作、长治等周边城市就重大工业、交通、文化旅游等项目展开深度对接,为我市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突出重点,开展《晋城市融入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编制,推进我市竞逐中原战略的尽快实施。


中原经济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具体范围,包括河南省全境,河北省邢台市、邯郸市,山西省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阜阳市、亳州市、蚌埠市和淮南市凤台县、潘集区,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和泰安市东平县,区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2011年末总人口1.79亿,地区生产总值4.2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3%13.3%9%

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规划还就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资源环境、民生改善等主要指标提出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1年为26317元,到2015年增加到38000元,2020年要增加到60000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2015年要比2010年下降16%2020年要比2010年下降30%左右。


    (六)拓展发展空间,协调城乡统筹,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按照全省“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化发展布局,明确“一城两翼、区域发展、以县(市、区)为主、片区开发”的思路。积极发挥城乡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作用,编制完成27项城市总体规划和远景规划,统筹了城乡空间资源。中心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实现了全覆盖,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和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加大中心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兰花北路、文昌西街、建设北路、红星街东西延伸段等断头路全面打通,新增城市道路7公里、面积26.2万平方米。完成了客运东站环路建设、凤台街人行道改造提升,20条市区街巷硬化,新建16座公厕,文昌街罩面改造,新增15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解决苑北路晓庄片区等1万多户居民的集中供热。新增110台公交车辆。总长35公里的热电联供主干管网投入使用,花园头河景观水系、滨河南路建设工程启动实施,白马寺温馨湖完工。
   
    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启动并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创建活动。加强名城、名镇、名村、名胜保护工程。积极推进大县城战略和小城镇示范工程,狠抓了润城—郑庄沁河流域、北留—周村、环城高速公路内7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解决了煤矿采空区和7个偏远农村的整村搬迁问题,为全市特色城镇化建设发挥了示范作用。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4.48%,高全省平均水平3.22个百分点。
   
    (七)加大环境整治,狠抓节能减排,城乡生态化建设有序推进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一是总结经验。我市煤层气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的“晋城模式”,成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二是试点带动。我市新增天泽煤化工、山西天地王坡煤业、阳电3家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试点实施方案已经省发改委论证批复。三是项目推动。泽州县粉煤灰综合利用、兰花集团利用高浓度二氧化碳生产纳米碳酸钙、陵川鑫源冶炼煤气综合利用发电、沁水煤矸石烧结空心砌块等循环经济项目进展顺利,资源综合利用步伐逐步加快。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出台晋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意见,制定工作流程,努力从源头上控制能源消耗。通过城中村集中供热改造,对建成区范围内分散式燃煤供热锅炉实施了全部取缔。下大力气推广和普及清洁能源煤层气,市区气化率达到90%以上。采取“关、取、建、治”等硬性措施,对10家企业落后产能及生产设施进行关闭。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实施了52个节能项目,督促一批污染减排重点企业降低能耗。
   
    持续推进环境保护。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六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综合污染指数控制在1.72。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丹河、沁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功能类别要求,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100%。造林绿化力度不断加大,以白马寺山“绿心”建设和环城绿化为重点,形成了以环城高速为轴心的60公里绿化走廊。大力推进乡村绿化,完成村庄绿化300个,完成造林12.12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居全省第一,成为全国“百个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之一,荣膺国际花园城市综合金奖。
   
    积极开展低碳城市试点。我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这次确定的试点包括北京、上海、海南三个试点省区和26个试点城市,晋城是山西省唯一的一家。这个试点的确定,对我市高碳产业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将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八)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强化社会保障,民计民生得到明显改善
   
    进一步扩大就业。积极推进社会就业和全民创业,荣获“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建立创业市场1个、创业园区7个、创业孵化基地10个、创业就业实训基地10个。新增就业岗位4.1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低于省控目标。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2012年,两次提高城镇医保待遇水平,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年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55万、33万,居全省第一。把保障性住房与园区建设结合起来,有效吸收农民进城,推进城镇化进程。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1560万套,竣工5291万套,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市区经济适用住房获得了“国家康居示范工程”。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爱物学校、汇仟小学主体已完工。中等专业学校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凤城中学前期手续基本办理完毕,正在进行采空区治理和土石方开挖工程。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全省率先实施普通高中免学费教育。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首批76辆校车正式投入使用。
   
    卫生、文化事业发展加快。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153.2万人,参合率达98.8%,6县(市、区)新农合门诊补偿比例均提高到了70%以上。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进公立医院和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高平、阳城、沁水3县(市)作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晋城大医院已开工建设。市县两级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正式启动运行。市“三馆合一”工程完成主体,市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奠基开工。扶持“百姓大舞台”建设,推出常态化大型公益文艺演出活动“周末大剧场”,让普通百姓平等享受到了文化改革成果,提升了晋城的文化品位。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综改试验区建设推进缓慢,先行先试难度很大;新上的一些大项目、好项目不多,投资增长的后劲不足;产业转型步伐不快,非煤产业力度仍需加大;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土地、资金等发展要素的制约依然存在;园区建设滞后,产业集聚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和矛盾,我们将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为实现“一争三快两率先”目标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科学安排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对于引导全市形成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快推进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分析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有利条件是,从国家层面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不变,宏观政策不变。十八大确定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稳中求进”总基调和“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保民生”系列举措,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从我省看,综改方案成功获批,先行先试工作全面展开,将进一步激发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从我市看,中原经济区、转型综改试验区两大政策机遇为今后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不利因素是,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重点领域改革相对滞后,加快发展与推进转型的矛盾突出;全国经济放缓特别是东部地区经济增速减缓的滞后影响,也将通过需求传导对全市主导产业形成较大制约。
   
    做好2013年工作,既要有应对困难的准备,又要充满信心,只要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凝聚力量,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3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主题主线,坚持好中求进,按照市委“一争三快两率先”的战略部署,着力改革开放,着力项目建设,着力民生改善,在加快产业转型上有新突破、在加快统筹城乡上有新作为、在加快建设美丽晋城上有新成效,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科学发展新路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总体要求,兼顾需要与可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预期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
   
    约束性指标: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烟尘、粉尘排放量下降2%。

    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全市上下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全面推进综改试验区建设
   
    加快推进落实《2013—2015年转型综改试验实施方案》。要围绕转型综改四大任务,以产业转型为核心,以“争先综改、竞逐中原”为引领,进一步在创新完善产业转型促进机制、土地利用和供给机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财税机制、“三化”互动机制上寻求新突破,努力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创优环境上取得新进展。
   
    加大“一市两园”和重大标杆项目建设。要制定并完善推进产业转型园和科技创新园的优惠扶持政策,创新园区建设模式,加快园区核心产业项目引进和落地,加大园区各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以园区建设承载转型。同时,要继续加大列入全省重点扶持的“5335”标杆项目的推进力度,进一步做好转型综改标杆项目储备和筛选,加快标杆项目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落实,以标杆项目建设支撑转型。
   
    积极推进“一市一板块”试点建设。抓住我市已列入全国第二批“低碳城市试点”的契机,按照省“低碳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板块”的要求,抓紧制定完善实施方案,以产业循环、气化晋城、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为重点,启动并实施一批低碳发展示范工程,创新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
   
    进一步深化省市合作。要在与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省科技厅、省粮食局、省民政厅等部门开展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同其它省直厅局的沟通对接,抓住省政府开展“一厅一专项”活动的机遇,争取省直各厅局重大体制机制改革事项和创新政策在我市优先试行。
   
    (二)围绕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要始终围绕投资这条主线,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努力夯实发展基础。201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盘子按照24%以上的增速考虑,总量达812亿元。要继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重要领域的投资力度,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在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及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投资的同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一批重点项目,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重点支持新农村建设、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全民创业的理念,在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千方百计把民间资金转化为投资,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发挥重点工程对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用。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按照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六位一体”统筹推进机制,全力抓好重点工程建设。结合形势、任务和工作重点变化,不断创新重点工程建设推进机制,确保重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进一步优化审批环境,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为重点工程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加大项目稽察力度,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转型项目的稽察活动,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和资金安全。

 

项目推进年“六位一体”工作机制

    2013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项目推进年”。为加大重点工程建设力度,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六位一体”工作推进机制。“六位一体”是在原有“四位一体”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项目建设和项目投产环节,即,实行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一体化考核,形成从源头到终点一个完整的链条

根据全省项目推进年动员大会精神,我市确定2013年的各项考核目标是:全年项目储备总投资额动态保持1.5万亿元,签约1600亿元,落地1076亿元,开工797亿元,建设698亿元,投产741亿元。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拓宽新的消费领域,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健身、家政等服务型消费,加大电子商务的发展力度,促进城市民居便利消费。进一步加大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农家店管理的长效机制。继续推进“一网多用”,着力提高农家店的经营范围,增强服务功能。继续支持县级配送中心上档升级,提高配送率。
   
    (三)围绕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在以煤为基上提质,在多元发展上提速,努力做到煤与非煤整体联动、地下与地上一体开发,形成多元新型绿色支柱产业体系。
   
    全力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煤炭产业,充分发挥煤炭产业的基础支撑性作用,继续巩固提升煤矿兼并重组煤炭资源整合成果。积极应对煤炭市场变化,努力保障煤炭产业平稳运行。煤层气产业,积极推进“气化晋城”总体方案的编制和实施,继续理顺煤层气开发利用机制,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建立煤层气开采补偿制度,加强与央企的战略合作,共同推动煤层气开发利用规模化、产业化。煤化工产业,重点推进晋煤天溪年产10万吨煤基合成油示范工程造气工艺技术改造项目、晋煤华昱煤化工有限公司百万吨甲醇制清洁燃料项目(一期50万吨)建设。电力产业,加快调整电源结构,构建以清洁高效燃煤发电为主体,以煤层气、煤矸石等多元发电为支撑,与智能电网建设相协调的电力产业体系。

    努力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围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非煤产业,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从项目用地、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形成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倾斜。高新技术产业,要以富士康集团为龙头,引进扶持一批配套服务的科技型企业。要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大项目引进力度,支持唐一、硕阳、融高等企业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产业,以金鼎煤机龙头,带动清慧、路宝等一批汽配、铸造企业发展。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企业走“专、精、新、特”道路,真正实现精密化、标准化、批量化、高端化发展,建成全国有一定影响的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积极与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加快高科技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控系统研发与产业化生产。立足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积极发展新型建筑陶瓷、高性能功能陶瓷、纳米级超细碳酸钙、反光材料、铝矾土基刚玉、木塑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品。生物医药产业,积极推进现代生物技术、新型化学合成药及新型制剂技术、中药现代提取技术的创新与开发。结合本地党参、柴胡、连翘等中药材资源,推进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销售的产业化运作。
   
    着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要面向中原城市群,融入中原经济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职业培训、工业设计、金融服务、产权交易等现代服务业。一是出台《支持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引导资金》和《鼓励支持服务业发展目录》,推进服务业用水、用电、用气与工业企业同价工作。二是做好重大服务业项目的推进和管理。加快推进金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沃尔玛购物广场等一批项目。加大金融财富广场、皇城相府城市综合体、红星美凯龙、兰花国际商城等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力度。积极发展会展业,培育知名会展品牌。三是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要继续加大城市形象宣传力度,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加强重点景区开发,加快休闲度假、健康养生、购物娱乐、商务活动等配套产业发展,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完整的产业链条。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鼎力打造中原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要继续加快吉利尔潞绸文化、珏山二十八宿动漫产业园建设,支持晋氏织造、晋陶陶瓷等文化创意企业发展。
   
    (四)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继续做大做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工程,集中打造畜牧、蚕桑、蔬菜、干鲜果、小杂粮、中药材、食用菌、苗木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在培育行业领军企业上取得新突破。
   
    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井”字型骨干供水、农田水利灌溉和城乡一体化饮水安全“三大水网”建设,做好郭壁供水改扩建工程、杜河提水工程、曹河水电站、磨滩水电站、东大河水库、磨河水库、固县河供水工程等7项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完成2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完善硬件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实施农艺和农机的结合,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泽州巴公—高都、高平原村—马村、阳城润城—北留、沁水嘉丰—郑村等10个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抓好小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及中心村建设。结合移民搬迁、撤并村庄,引导和支持农民向城市和县城转移,向小城镇和中心村转移,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巩固过去两轮“五个全覆盖”成果,为农民办好“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特困群众异地搬迁、行政村街道亮化、村级幼儿园改扩建和乡村清洁工程”五件实事。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大150个贫困村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继续实施移民搬迁工程。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乡住村、市县单位结对帮扶、党员干部帮贫到户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和力量投入扶贫开发工作,构建专项扶贫开发推动、行业扶贫有序进行、社会各界力量支持的“三位一体”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五)围绕拓展城乡发展空间,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城市规划。继续实施“拓展、改造、提质”战略,突出中心城市景观风貌特色,加大城市设计力度,努力建设美丽晋城。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以拓展为主,改造为辅,成熟一片,建设一片,不断扩展城市发展空间。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把片区改造、道路工程、产业设计和产业招商结合起来,把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把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与提升城市品质结合起来,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服务产业发展。以主城区景西路、书院街片区整体开发改造为牵引,推动城中村集中连片改造。加快建设景西路北段延伸工程、文博路北段、太岳路、迎宾街道路改造及周边区域排水工程、黄华街南段、文化路及市文化艺术中心周边道路工程。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抓好大县城建设,推进4县(市)城扩容提质。要在更高的层次统筹县域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城镇组群发展,形成分工合理、联系紧密的城镇群、经济圈和旅游带。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增强城镇和工业园区的辐射力、带动力,提高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推进北留、润城、嘉峰、郑村、端氏、巴公、马村、崇文等小城镇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工业带动、资源开发、商贸流通、旅游度假等特色突出、设施良好、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积极稳妥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镇体系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纳入重点项目,加大支持力度。
  
    (六)围绕提升发展活力动力,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
   
    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以及监管体制等领域综合改革,提高医药卫生体制的运行效率。统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文化体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在自愿的基础上让进城入园的农民转为城镇户口,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
   
    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全力谋划招商引资工作,真正做到对内搞活与对外开放并举,“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实现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招商引资大格局。要继续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的合作,积极参加一批高层次的会展活动,激发发展活力,扩大开放半径。
   
    加强与中原经济区的交流与合作。深度融入中原,用好用足中原经济区的优惠政策,力争在城市互动、产业转移、交通体系、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方面开展深度对接,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与中原经济区城市的融合发展。
   
    (七)围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加快推动美丽晋城建设
   
    继续强化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和审查,把能评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控制高能耗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发展。继续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能效评价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节能目标考核。强力推进污染减排,通过狠抓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等措施,确保省政府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的完成。建立完善排污权交易机制,提高企业实施污染减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着力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继续实施城中村改造、县城集中供热供气、垃圾处理设施、扬尘污染专项整治等六大工程,确保全市六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加快对丹河流域的生态恢复治理步伐,促进丹河水质实现根本性好转。重点对全市饮用水源地全面开展水质化验分析和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对周边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全面推行“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政策,深入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落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见》,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与新兴产业发展适度融合。鼓励各行业、各领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项目,推进产业内循环、产业间循环和区域间循环,实现由传统发展模式向循环经济主导模式的转变。完善煤层气利用、焦炉高炉尾气利用、煤转化、煤化工尾气利用、煤矸石利用、生态农业六大循环产业链。加大晋城市循环经济统计评价指标体系考核力度。培育一批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建立循环经济项目库,鼓励企业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按照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要求,积极编制全市低碳发展规划,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制定重点行业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探索建立以低碳、绿色、环保、循环为特征的低碳产业体系,进一步协调资源、能源、环境、发展与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合理调整空间布局,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格局,开创全市生态文明新局面。

 

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重点内容

根据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初步拟定开展四大温室气体控制工程和四大低碳城市塑造工程。

四大温室气体控制工程:低碳产业体系重构工程、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工程、重点节能提效改造工程、生态城市森林增汇工程。

四大低碳城市塑造工程低碳试点示范推进工程、低碳基础能力保障工程、低碳科技能力支撑工程、公众参与社会动员工程。

    
    (八)围绕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协调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进一步扩大就业。全面引深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进一步完善创业政策和服务体系,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围绕我市七大产业集群开展技能培训,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为重点项目建设储备人才。
   
    加快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市区学校布局,增加教育资源总量。续建完成爱物学校、汇仟小学,加快市中等专业学校、凤城中学建设。要抓好文化事业发展,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晋城文化品位。加快晋城大医院建设,启动市人民医院外科综合楼和晋城中医院建设的前期工作。加大体育设施投入力度,培育竞技型人才,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加快发展社会养老事业,试行启动养老运营政府补贴制度和购买服务制度,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和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运机制。加快发展普惠制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确保我市社会福利水平在全省位居前列。把保障房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程监督管理,确保省下达的保障性住房任务完成。继续加强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确保年度完成投资4000万元。
   
    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努力促进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物保护、邮政、档案、气象、宗教、外事、老龄和未成年教育人等社会事业发展。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抓好国防教育,做好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信访工作和矛盾调处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创新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深化“平安晋城”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定,坚决遏制和杜绝重特大事故。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绩,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新的一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扎实践行“一争三快两率先”发展战略,再创新业绩,再铸新辉煌,全面开创我市转型跨越新局面!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政策研究室
晋城市改革智库2019年度研究...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2019年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 
市委政研室(改革办、综改办...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
主办单位: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改革办、综改办)   技术支持:晋城市信息中心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
电话:(0356)2198800 邮编:048026 电子信箱:swzys@jconline.cn jcswggb@126.com
最佳浏览效果 显示屏分辨率 1024*768  晋ICP备05001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