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政策研究室网站
  公务员邮箱: 密码: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15:22:40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页



以旅游带动 促全域崛起

2018-09-12 05:01:17    来源:百日调研  

王 丽

  一、追根溯源,回顾总结旅游业发展轨迹

  (一)旅游产业发展成绩显着

  从国家层面看,过去30多年,我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从短缺型旅游发展中国家向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旅游已经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发展成为大众化、经常性消费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从1984年约2亿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43亿人次,增长了20倍。二是旅游业已经从外事接待型的事业,发展成为全民广泛参与就业、创业的民生产业。三是旅游业已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现代产业,旅游业对相关产业贡献大幅提升。四是旅游市场已从入境游为主,发展到入出境旅游并重,深度国际化大交流、旅游外交功能凸显的新阶段。五是旅游业发展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形成了各地、各部门全面推进的大格局。几乎所有的省区市都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85%以上的市地州盟、80%以上的市县区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

  从本土层面来看,晋城旅游的发展历程即是中国旅游发展的缩影。一是实现了旅游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旅游可谓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实现了旅游产品从单一到相对丰富的转变。三是实现了旅游收入的稳步增长。四是实现了旅游行业的发展壮大。“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入境游客29.93万人次,为“十一五”期间的1.62倍;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0979.33万人次,为“十一五”期间的2.7倍;旅游总收入累计达到979.76亿元,为“十一五”期间的3.52倍。2016年,我市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12819人次,同比增长5.57%;旅游外汇收入713.96万美元,同比增长6.26%;累计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3885.28万人次,同比增长19.76%,国内旅游收入356.24亿元,同比增长20.95%;实现旅游总收入356.62亿元,同比增长20.90%。
回顾过去,晋城旅游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首先得益于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大幅提高,释放出了巨大的旅游消费购买力;其次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晋市政发〔1999〕55号)、《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晋市政发〔2003〕21号)、《关于加大旅游文物业发展资金投入的通知》(晋市政办〔2007〕42号)、《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晋市政发〔2014〕22号)等一系列政策;第三得益于社会资本对旅游业的巨大投入。我市通过实施“地下转地上,黑色变绿色”产业转型发展方略,仅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完成旅游投资63亿元,旅游业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可以说,大投入带来了大回报。

  (二)旅游产业存在问题探析

  1、旅游公共服务难以满足日益旺盛的旅游消费需求。面对旅游发展散客化、大众化、常态化趋势,晋城市旅游目的地建设的资源配置仍显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仍不够完善,在旅游交通、标识体系、旅游厕所等旅游服务设施方面,在旅游集散中心、购物中心、文化街区等旅游综合体建设方面还不到位,旅游信息化刚刚起步,均难以支撑当下大众游客的旺盛需求。

  2、旅游产品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持续旺盛的国民旅游市场表明,当前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侧结构不合理、不平衡,不能适应需求侧多元化、升级型的市场消费。多年来,我市旅游产品开发偏重为外来游客需要的观光景点,而为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共同需要的休闲度假产品则不足;热衷高档次、大而全的休闲度假项目,不重视中小型、经济型休闲度假项目的开发建设;片面追求开发的速度、数量,忽视质量、效益的提高。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基本服务要素链中,长期偏重景点、住宿和餐饮环节的供给,而欠缺购物、娱乐和康体环节的供给,服务链结构失衡、综合经济效益不高。

  3、宣传促销手段落后,效果差强人意。近年来我市连续投入巨资宣传晋城旅游,积极组织旅游企业开拓旅游市场,通过“互联网+旅游”创新旅游营销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就游客结构、组成还有很大的优化、增长空间。特别是主题线路产品的包装推广、整体的落地营销还不到位,市场开发方面的工作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全市一盘棋”的体系营销。

  4、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发展后劲乏力。旅游人才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人才提出了“质”与“量”的双重要求。由于对人才资源开发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整个行业人才继续教育缺乏基础和动力,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程度不高。人才供需矛盾将随着我市旅游业的发展逐步突显。

  5、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目前虽已初步形成了以王莽岭为代表的太行山水和以皇城相府为代表的太行(沁河)古堡两大旅游品牌,但与发展全域旅游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制约景区发展的瓶颈仍然存在,特别是下几个方面: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品牌优势尚未凸显;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产品组合程度较低;交通骨架初具规模,节点衔接不够紧密;旅游管理体制滞后,客源市场开拓受阻;区域合作缺乏热情,联动效应不够明显;旅游融合发展受限,旅游创新能力不强。

  二、政策叠加,发展全域旅游面临难得发展机遇

  (一)晋城旅游发展的先天优势

  晋城位于太行山南端,年均气温12.5℃,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市所处太行山地段总面积约 30 万公顷。有林面积 380.5 万亩,灌林面积 4.63 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 115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 33.6%,其中太行山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 80%—90%。晋城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6个、省级林场6个、地方林场6个,森林覆盖率42%以上,居山西第一,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8%,人均公共绿化面积15.5平方米,是“天然氧吧”,是名符其实的“宜居之城”。晋城历史悠久,名胜众多,全市现存宋金以前地面结构古建筑约占全国同时期的1/3,居全国之冠,是“中国古建筑宝库”。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处,省级23处,市级512处,居山西省第一。全市现有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6处,居山西省第一。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0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7个,旅游资源丰富。我们有“太行至尊、清凉圣境”王莽岭,“围棋源地”棋子山,“户外天堂”凤凰欢乐谷,“洞天福地”黄围山,“天瀑之源”上云台,“太行江南”武家湾,“百里画廊”蟒河,“晋魏河山第一奇”珏山,“隋唐佛都、八宝净土”青莲寺,“中国古城镇活化石”大阳古镇,“天下第一湾”栖龙湾,更有《大清相国》主人公、一代帝师、廉吏典范陈延敬故居——皇城相府。同时,太行八陉我们独占三陉——轵关陉、太行陉、白陉。而其中最着名的“兵要首地”、“商旅通衢”——太行陉更是留下了曹操的《苦寒行》咏叹。总体而言,晋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奇特的自然风光、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文景观构成了我们极具开发价值的太行旅游资源。

  晋城还是一个特色农业大市,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独具特色的太行山红土地,孕育了特色鲜明、品种繁多、品质超群的特色农产品,泽州红山楂、高平大黄梨、高平生猪、阳城蚕茧、阳城山茱萸、陵川五花芯党参、陵川黑木耳、沁水七须黄花菜、沁水蜂蜜等特色农产品享誉省内外。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特色农产、秀丽的自然风光,美好的旅游体验,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农、林、文、旅、康养“五位一体”产业融合奠定了发展基础。

  (二)晋城旅游发展的先试优势

  晋城市处在山西综改试验区和中原经济区“两区”叠加之地,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14个城市为核心发展区,晋城成为山西省唯一列入核心发展区的城市。同时我们还是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日前,《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42号)更是将国家对山西的政策扶持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与之相应,晋城旅游的发展也迎来了一个关键节点。旅游业与农、林、文、体、交通、通讯、金融等各个行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旅游业态更加丰富,旅游业作为三产龙头的地位进一步突显,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成为各界共识,为晋城旅游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晋城旅游发展的战略机遇

  1、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旅游业大发展,市委市政府将2017年确立为全域旅游启动年,并在年初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域旅游启动大会。全市旅游业按照会议精神,以《2017年全域旅游启动行动主要任务》(晋市政办〔2017〕5号)为行动纲领,围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域旅游顶层设计、旅游标准化建设以及目的地营销等工作重点,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各项工作开展,目前已取得了初步的实效。

  2、全省三大旅游板块的提出

  在日前召开的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楼阳生省长指出,要大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要做好黄河、长城、太行三篇旅游大文章。这一清晰的发展定位为全省旅游业的大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三大旅游板块之中,由于旅游资源特性的差异和开发程度的不同,最具备大规模旅游开发条件和最具有带动效应的旅游板块无疑非太行旅游板块莫属。晋城处在太行旅游板块的核心区,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品位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巨大。因此,对于我们晋城而言,就是要充分做足做好做活“太行旅游”这篇大文章,实现晋城旅游的新跨越。

  3、晋城大交通瓶颈的突破

  以往制约全市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正逐渐被打破,晋城正加速融入全国大的快速交通网络,旅游交通的便捷性将极大地缩小与国内各大旅游客源市场的距离。在高速公路方面,阳济高速、高新高速正在加紧建设;在铁路建设方面,太焦高速铁路已于去年开工,2020年即将开通;在机场建设方面,我们正积极争取晋城支线民用机场,完成选址工作,各项手续正在积极办理。以往的交通劣势很快将转化为交通优势。相信,随着晋城大的交通环境的极大改善,将极大地助力晋城旅游在全国旅游客源市场上的幅射力和影响力。

  三、精准发力,绘就全域旅游新画卷

  (一)提升乡村游品质——没有乡村旅游的支撑,全域旅游是残缺的。目前,虽然我市已经萌芽了一批乡村旅游,但对于广阔的乡村资源和庞大的乡村休闲度假市场消费需求而言,还远远不够。在推动乡村旅游品质化发展的过程中,一是要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摸底排查,进行优劣分类、主题策划、布局业态,凸显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二是要重点培育乡村旅游带头人,改变乡村旅游仍然由老弱病残经营的现状,用年轻人的思维给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新信息,探索新出路,使全体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乡村旅游发展红利;三是要鼓励相邻村落之间错位发展,激活乡村旅游的带动辐射功能,优化周边生态环境,融合发展,协同打造田园综合体,实现成片带动发展的格局;四是要积极宣传旅游扶贫公益,倡导“参与乡村旅游,就是参与公益扶贫”的理念,将游客的花钱消费转化为以实际行动参与扶贫。

  (二)构建自驾游体系——没有自驾体系的疏通,全域旅游是隔离的。随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地进入国人家庭和高铁网络的日趋完善,可以预见,未来参与自驾和落地自驾的人群基数将不断扩大,将形成一个庞大旅游消费+交通消费的新兴产业。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亟待建立完善的自驾游体系。一是要整合资源,凸显主题线路;二是要联合营销,塑造统一品牌;三是要融合发展,共享市场红利;四是要针对自驾游客群特点提升业态和产品,尤其是要重点研发夜间消费产品,打造“后备箱工程”。

  (三)建设景观大道——没有景观大道的连接,全域旅游是割裂的。景观大道是改变城、乡两重天,景区内外两重天发展现状,让游客行在路上,全程体验全景的“美丽工程”,是优化全域生态环境,把城、镇、乡、村、景区连接起来的“美丽通道”,也是打破行政区划实现跨区域融合发展的“美丽纽带”。我们正在建设的太行屋脊全域旅游大通道(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和天下公园生态观光走廊就是两条特色鲜明的景观大道。

  (四)加强人才培育——没有旅游素养的健全,全域旅游是混乱的。人才是第一宝贵的资源,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旅游工作的当务之急。要持续开展旅游行业人才培训,建立人才储备体系。要实施旅游英才计划,鼓励企业和个人冠名,在旅游院校设置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且有志于旅游事业的学生。要做好行业先进表彰工作,启动全市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

(作者系晋城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政策研究室
晋城市改革智库2019年度研究...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2019年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 
市委政研室(改革办、综改办...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
主办单位: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改革办、综改办)   技术支持:晋城市信息中心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
电话:(0356)2198800 邮编:048026 电子信箱:swzys@jconline.cn jcswggb@126.com
最佳浏览效果 显示屏分辨率 1024*768  晋ICP备05001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