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政策研究室网站
  公务员邮箱: 密码: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15:22:40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页



晋城市煤炭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8-09-12 05:04:08    来源:百日调研  

田志军

  一、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一)地方煤炭工业基本情况

  晋城市煤炭资源蕴藏丰富,资源赋存条件优越,有“煤铁之乡”之美称。全市含煤面积4654.4 km2,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49.01%,其中煤炭资源量458.8亿吨,查明资源储量293亿吨。资源分布有无烟煤和贫煤,其中无烟煤分布比重很大,贫煤主要分布在陵川县和高平市部分地区,含煤11~15层,煤层厚度10.37~13.56m,含煤系数为8.17%~10.64%,煤层稳定,结构简单,易于开采。无烟煤主要可采煤层为3#、9#、15#煤层,储量约占全国无烟煤储量的1/4,占山西省的1/2多。
晋城煤炭具有含硫低、灰分低、挥发份低、发热量高、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高的特点,适用于化工、冶铸、发电、民用等。

  (二)地方煤矿基本情况

  全市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后,保留煤矿129座,当时产能11230万吨/年,其中晋煤集团重组整合35座煤矿已移交省煤炭厅监管。

  截止目前,全市地方监管煤矿92座,产能规模9320万吨/年;化解过剩产能关闭退出矿井2座,产能90万吨/年。

  按生产建设分:生产矿井65座(含1座双系统矿井,产能30万吨/年),产能6115万吨/年;建设矿井28座,建设规模3235万吨/年。

  按主体企业分:中央企业4个,能力1190万吨/年。分别是:中国中煤能源集团1座,能力400万吨/年;华润煤业1座,能力400万吨/年;天地王坡1座,能力300万吨/年;保利集团1座,能力90万吨/年。

  省属企业2个,能力2505万吨/年。分别是山西煤销26座,能力2415万吨/年;进出口集团1座,能力60万吨/年。

  市属企业1个,兰花13座,能力1560万吨/年。

  县属企业5个,能力3675万吨/年。分别为:泽州天泰5座,能力420万吨/年;高平科兴13座,能力1305万吨/年;阳泰12座,能力990万吨/年;陵川崇安5座,能力285万吨/年;沁和能源8座,能力675万吨/年。

  民营企业2个,能力420万吨/年。分别为:皇城相府4座,能力330万吨/年;青龙1座,能力90万吨/年。

  按县(市)分:市直10座,能力1955万吨/年(国投里必1座,能力400万吨/年;兰花8座,能力1155万吨/年;大宁1座,能力400万吨/年。生产8座,能力1315万吨/年;建设2座,能力640万吨/年);

  泽州9座(生产5座,能力600万吨/年;建设4座,能力360万吨/年),能力960万吨/年。

  高平29座(生产21座,能力1860万吨/年;建设9座,能力930万吨/年,双边1座,能力30万吨/年),能力2760万吨/年。

  阳城25座(生产18座,能力1335万吨/年;建设7座,能力900万吨/年),能力2235万吨/年。

  陵川5座(生产3座,能力195万吨/年;建设2座,能力90万吨/年),能力285万吨/年。

  沁水14座(生产10座,能力810万吨/年;建设4座,能力315万吨/年),能力1125万吨/年。

  按能力规模分:规模400万吨/年2座(大宁、里必),规模800万吨/年;规模300万吨/年2座(王坡、大宁金海),规模600万吨/年;规模240万吨/年1座(玉溪);规模210万吨/年1座(伯方);规模180万吨/年2座(大阳、唐安),规模360万吨/年;规模150万吨/年1座(南阳);规模120万吨/年20座,规模2400万吨/年;规模90万吨/年33座,规模2970万吨/年;规模60万吨/年16座,规模960万吨/年;规模45万吨/年14座,规模630万吨/年。

  (三)去产能情况

  按照国家、省政府及行业政策要求,我市制订了“十三五煤炭去产能规划”,规划引导退出关闭矿井8座,退出产能510万吨/年。分别是:兰花北岩60万吨/年、泽州中岳90万吨/年、高平高良45万吨/年、店上45万吨/年、阳城侯甲90万吨/年、演礼90万吨/年、陵川北关45万吨/年、附城45万吨/年。目前,陵川北关45万吨/年、陵川附城45万吨/年已完成关闭,2017年11月10日通过省政府验收,兰花北岩60万吨/年因资源枯竭已闭坑,正在走去产能关闭程序。

  (四)煤炭洗选加工情况

  全市目前统计在册的社会洗储煤厂共168户;煤矿配套洗选厂23个,设计洗选能力2560万吨/年,目前,地方煤矿入选率达93.5%。

  (五)煤炭转型发展情况

  近年来,地方煤炭工业坚持“内转+外转”相结合,在推动产业转型发展上谋实招,出实举,风实效。在内转方面:紧紧抓住兼并重组整合、管理强矿的政策机遇,在做大煤上做文章,淘汰关闭了小煤矿,煤矿生产集中度和集约化水平明显提升,单井规模达到100万吨/年,地方煤矿进入“大矿”时代。在外转方面:扩大原煤入洗比率,筛选了12个煤炭企业转型标杆项目,煤炭企业投资旅游、非煤项目,一些转型项目如王莽岭、皇城相府、珏山发展势头强劲。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尽管地方煤炭工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暨需破解的问题还不少,主要表现在:

  (一)安全风险重,需重视。安全是煤炭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线。我市地处沁水煤田腹地,主采的3#煤层变质程度高、瓦斯涌出量大,系全国瓦斯防治的重点地区;煤矿地质条件复杂,裂隙水、老空水、上覆层采空水时刻影响煤矿安全生产;随开采力度和强度增加,矿井开采战线长,采场条件复杂,加之一些煤矿安全投入不到位,职工技能低下,自保互保联保意识差,安全生产风险加剧。

  (二)矿井规模小,需提升。相比大集团相比,地方煤矿存在资源配置少,不连片和零散等现象,特别是一些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尤为突出,无法部置大工作面,造成生产集中度低下,搬家倒面频繁。地方煤矿平均单井规模100万吨/年,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6万吨/年。特别是60万吨/年矿井还有30座,占矿井总数的31.91%,其中45万吨/年还有17座,规模明显偏低。

  (三)产业竞争弱,需增强。虽经多年发展,地方煤矿集中度与集约化水平明显提升,但仍存在产业竞争弱,在行业内无话语权等问题。比如,现在主采的3#优质无煤煤就存在决定不了价格、掌控不了市场等问题,9#、15#煤因煤质问题受环保影响较大,不能有效竞争市场、决胜市场。煤矿关闭退出机制不完善,人员安置和债务处理难度大,退出成本高。煤炭企业负担重,国有企业办社会等历史遗留问题突出。部分国有煤炭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市场意识和投资决策水平亟待提高。

  (四)经营体制散,需放活。地方监管煤矿有央企、省企、地方国有企业和独立控股经营企业,体制不一,治矿管矿水平不一。一些主体企业管理层级多,承担的社会任务重,未完全建立分层分类的国有产权代表和企业领导班子管理制度与运行体系,集团公司管控能力不强,子分公司的创富活力未有效激发,企业运营效率、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产业结构重,需升级。随能源革命的深入推进,能源消费强度降低,能源消费增长换挡减速。但我市煤炭产业,总体呈现产业结构单一,煤炭产业发展总体位于开采阶段,未进行深度拓展,煤炭的开发、转化、利用全产业链还未做到统筹衔接。推进地方煤炭工业安全绿色开发,促进清洁高效利用,推动高碳产业低碳发展,最大限度减轻煤炭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扰动影响,还需进一步加强。

  (六)科技创新弱,需加强。相比大集团,地方煤矿人员素质低下,完全科班人员比重低,技术人员不足。煤炭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煤炭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不强,地方煤矿未深入开展晋城地区的重大灾害理论研究。地方煤矿煤炭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有待加强,科技创新对行业发展的贡献率低。

  (七)转型成果小,需加大。煤炭企业产业结构不很合理,煤炭产业结构单一化、重型化,新的增长点还需继续培育。煤炭行业中大多属于传统低端产业,新的增长点不多,煤炭新型产业项目不足,而且产业链条短、规模小,高端产品少,对地方煤炭工业的后续发展形成一定制约。煤炭清洁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煤炭开采引发土地沉陷、水资源破坏、瓦斯排放、煤矸石堆存等,破坏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滞后。煤炭利用方式粗放,大量煤炭分散燃烧,污染物排放严重,大气污染问题突出,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大。

  三、推动煤炭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煤炭产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意义重大,我们必须立足煤、依托煤、发展煤、超越煤。

  (一)确立新理念,实现新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遵循能源革命战略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忠实践行“一争三快两率先”发展战略,深刻认识能源革命带来挑战的严峻性、新常态下行业发展的速度与结构变化的紧迫性,以煤炭行业脱困发展和转型升级为目标,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为途径,树立煤炭行业发展由数量速度粗放型向质量效益集约型转变、由传统的机械化向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的理念,培育行业发展新业态、新产业,培育行业发展新优势,推动全市煤炭行业安全、清洁、高效、低碳发展。

  (二)加强新转换,实现新发展。实现煤炭产业新发展,要坚持淘汰落后产能与发展先进产能同步,推动煤炭发展动力的转换。一是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落实国发7号文要求,综合运用安全、质量、环保、能耗、技术、资源规模等政策措施,引导灾害严重、安全无保障、煤质差、能耗不达标、非机械化开采的煤矿有序退出;引导长期亏损、资不抵债、长期停产停建、资源枯竭的煤矿有序退出。结合我市实际,就是要严格执行《晋城市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初步方案》,从2016年起,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核上报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确需新建煤矿的,一律实行减量置换。在建煤矿项目应按一定比例与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挂钩;对目标规划的“十三五”期间拟计划退出关闭8座矿井,退出产能510万吨/年,要按进度和时限关闭退出,2017年,关闭北关煤矿45万吨/年、附城煤矿45万吨/年,11月10日已通过省政府验收;2018年,拟关闭店上煤矿45万吨/年、高良煤矿45万吨/年、北岩煤矿60万吨/年、演礼煤矿90万吨/年;2020年,拟关闭侯甲煤90万吨/年、中岳煤矿90万吨/年。并按照科学有序、动态平衡的原则,稳步推进重组整合和新建煤矿项目。二是主动对接省里即将出台的全省煤矿减量重组工作方案,结合全市地方煤矿实际,制定我市煤炭减量重组工作方案,鼓励煤炭企业优化整合,行业内部重组或上下游联营,引导煤矿科学实施减量重组,同时加强领导组织、厘清工作职责、明确工作流程、统筹协调推进。三是要主动对接省里即将出台的全省煤炭储配基地建设方案,探索建立我市去产能矿井储备项目方案和制度、将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中资源储量较多的部分煤矿列入去产能矿井储备项目,与相关部门签订矿井储备合同,在煤矿关停期间,采取采矿许可证保留、安全生产许可证吊销、矿井井口关闭,人员转岗分流,债务停息挂账等措施加以监管。四是要大力发展优质产能,对于正常生产矿井要大力引导其对标“一型两化”标准,着力建设安全高效型、安全生产标准化和现代化矿井。2017年至2020年,生产矿井在全面达标二级的基础上,产能90万吨以上矿井(包括90万吨)上档升级一级达标提升率每年不低于5%。每年各县(市)创建2个安全生产标准化样板煤矿。要将现代化矿井建设作为煤炭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来抓,要在目前建成16座现代化矿井、连续3年全省排名第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现代 化矿井建设力度,到2020年底,力争120万吨/年及以上的矿井全部达标,90万吨/年矿井50%以上建成现代化矿井。要在全行业加大安全高效矿井标准的宣贯,采用“对标学习、召开会议、政策解读”多管齐下,营造建设安全高效矿井的氛围,采用“加大投入、严格奖惩、目标兑现、动态跟进”等方法,加大现代化矿井建设,以“一型两化”矿井引领地方煤炭工业发展。

  (三)掌握新科技,实现新发展。要盯住地方煤矿科技创新短板,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完善煤炭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地方煤炭工业技术革命。一是要深入开展技术研究。要依托高等院校、煤研所深入开展技术研究,特别是要针对地方煤矿3#煤资源零散、不连片等问题,就如何精采细采3#煤上动脑筋、作文章。结合我市实际,重点要开展好以下几项研究,其一是开展3#煤资源零散研究,解决无法布置大工作面的问题;其二是开展3#煤复采工艺研究,利用充填法等绿色开采工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采煤炭;其三是开展边角煤回收工艺研究,在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开展边角煤回收;其四是进一步论证3#煤同9#、15#等不同煤层配采,提高企业效益。二是要针对辖区内煤矿重大灾害现状,深入开展瓦斯、水患、顶板等灾害防治研究,具体讲,就是要开展晋城辖区瓦斯富含规律研究、上覆层采空水治理研究、坚硬顶板跨落机理分析、煤矿机电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研究等。三是要推广应用新技术,在煤炭开采方面,重点要盯紧盯实煤炭回采率,推广一次采全高工艺,解决目前煤矿综采放顶煤丢煤多、回采率低等问题。要科学认真总结兰花东峰、崇安关岭山、科兴南阳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的技术经验,综合考虑技术、安全、资源等情况,进行推广。要认真总结科兴云泉、青龙同昌、相府大桥不同煤层配采的技术经验,借鉴扩大其模式,提高开采效益。四是要激发煤炭科技创新活力,注重煤炭技术人员培养,进一步创新地方煤炭产业队伍建设新机制,围绕“如何用工”和“用什么工”两大核心,全力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素质化、专业化的新型煤炭产业队伍;进一步理顺劳动用工管理机制,通过校企联合等方式,全面实现“变招工为招生”,先培训、后上岗,确保人才后续保障,实现从业人员素质专业化。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支持优势煤炭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建立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推动关键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开展技术攻关,最大程度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煤炭现实生产力。

  (四)谋划新布局,实现新发展。我市煤炭资源的分布,自西向东,逐步变薄。含煤面积,各县(市)也不一致,自西向东,逐步变小,煤炭资源重点分布在“三河一区”,即阳城芦苇河流域、沁水沁河流域、泽州长河流域和高平西部地区。陵川县:陵川属享受国家“两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开发县,辖区内煤炭资源少,境内除邻近高平的苏村、关岭山两矿有3#煤外,可采煤层均为15#煤层,加之今年随北关、附城两矿去产能关闭退出,辖区内仅剩5座煤矿,能力285万吨/年,对陵川县煤矿开采必须实行开采强度和力度的双控,制订可行的开采方案,确保产业接续。例如:针对关岭山煤矿遗留的3#煤,要视作宝贵资源,最大可能实施3#煤与15#煤配采,目前,该项目已批复开工,实施配采,不仅延长矿井服务年限,而且能提高企业效益。三河一区:“三河一区”内的矿井是支撑全市煤炭经济的关键和重点,重点培育兰花公司、阳泰集团、相府集团、科兴集团、沁和能源等五个企业,坚持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思路,做大做强煤炭产业。引导兰花公司深入开展不同煤层配采前期工作,特别是要主动对接省、国家,争取资源,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引导科兴集团、阳泰集团高度重视煤炭长期开采造成资源短缺、矿井生命期缩短等问题,学习借鉴“晶鑫”模式(3#煤复采),实现煤炭开采效益最大化。同时要鼓励各主体企业积极创新,选树一到二个项目进行先行先试,为全市煤炭产业科学高效发展探路。

  (五)拓展新市场,实现新发展。确立科学审慎煤炭经营新理念,建立完善市场研判新机制,主动研究市场,认真分析市场,科学把握市场,确保决胜市场。一是要挖掘自身优势争市场。充分认识晋城煤炭仍处在可采期的优势,特别是要充分挖掘晋城煤炭品种优势,抓好当前晋城优质煤低硫、低灰、低污染优势,正好切合当前环保要求,在稳定化工用煤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民用煤市场。要积极开展晋城煤炭地理标志申请注册工作,要向陕西“榆林煤”、宁夏“太西煤”和内蒙古“鄂尔多斯煤”一样,注册具有晋城本地特色、体现晋城实际的煤炭地理标志,扩大影响。二是要科学研究占市场。要健全完善煤炭市场分析研判机制,采用周报表、月分析和季总结相结合,掌握煤炭市场情况,掌握用户情况,便于适时采取营销策略。要进一步完善价格自律机制,定期开展价格协商,鼓励同煤质、同流向、同企业的煤炭企业在不违背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坚持“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抱团取暖,严禁擅自压价销售或变相压价销售,严厉打击哄抬煤价、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三是要巩固客户稳市场。以巩固老客户、稳定大客户、拓展新用户来稳定市场,要引导煤矿企业充分运用好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兑现作用,用合同规范交易行为,稳定市场预期,减少价格波动,特别是要提高煤炭直购直销供需中长期合同比重,构建煤炭供需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稳定市场、稳定价格,促进煤炭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四是要多措并举抢市场。借鉴应用推广阳城“优煤易购”电子商务模式,将煤炭像面粉、矿泉水包装卖,提高煤炭产品含金量。要引导煤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生产有效煤。要进一步加强煤矿企业营销队伍管理,确立主动营销的理念,走出去,做好商务洽谈,做好产品宣传,真正造就一批善经营、会营销的队伍。

  (六)打好新战役,实现新发展。聚焦安全、环保、职卫等重点,打好持久战、攻坚战和决胜战。一是大打安全生产持久战。始终将确保安全生产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结合当前产业发展实际,重点要在以下方面发力。落实责任: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煤矿企业重点要构建以矿长负总责的责任落实体系和以总工负总责的技术保安体系,严格落实矿领导带班下井、安全培训、隐患排查治理等制度;以落实“三真”管理为主落实主体企业安全管理责任,严格落实主体企业领导入井检查制、部室周全覆盖检查制和安全投入保障制,提高主体企业安全管控能力;以落实政府和部门领导挂牌监管责任为重点,完善分级监管体系,严格驻矿监管和驻矿盯守,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好安全监管“五人小组”和驻矿安监员作用,加大基层一线监管力度。基础建设:强化风险预控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三位一体”体系建设,排查各岗位、各工种风险点。进一步健全完善以矿长牵头负总责的周全覆盖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将风险挺在隐患前,将隐患挺在事故前。要在全行业大力实施安全生产新标准,采用宣讲培训、岗位达标、专业达标、矿井达标等方式,大力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建设,2017年至2020年,生产矿井在全面达标二级的基础上,产能90万吨/年以上矿井(包括90万吨/年)上档升级一级达标提升率每年不低于5%。执法整治: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严管就是厚爱。始终将严打非法违法生产作为安全生产领域一条最硬的纪律,进一步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四不两直”“回马枪检查”等执法检查新机制,建立重大非法违法煤矿企业“黑名单”制度,重大隐患专家诊治制度,坚决守住安全生产的底线和红线。二是大打环保治理攻坚战。将绿色打造成美丽煤炭的底色,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矿区建设,最大程度减轻煤炭生产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按照不欠新账、快还旧账的原则,全面推进矿区损毁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探索采用复垦、发展产业接替等措施利用采煤沉陷区、废弃煤矿工业场地及周边地区。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进一步加强散煤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劣质煤专项整治,严防S>1%、灰份>16%煤流入市场,推广先进适用的工业炉窑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技术,实现余热、余能高效回收及梯级利用。要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升,煤矸石综合利用率75%以上,矿井水利用率100%,土地复垦率60%以上,原煤入选率80%以上,煤炭产品质量显着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水平迈上新台阶。三是大打职业卫生决胜战。认真实施国家、山西省职业病防治规划,落实煤矿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切实抓好作业场所煤尘、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治管理,加强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探循开展职业健康险,推动企业落实各项社会保险政策。要进一步提升职工“体面劳动”,建立职工工资待遇正常上升的机制,强化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鼓励有条件的煤矿实行公休日休息、节假日放假制度,提高煤矿职工生活水平,高度重视去产能煤矿关闭引发的就业、债务风险,采用内部退养、转产转型、技能培训、多种经营等多渠道安置就业人员。进一步完善“以煤补农”、“以矿帮村”新机制,建设责任企业,为社会作贡献。

  (七)加强新管理,实现新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深化国有企业为契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主体企业要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提升管理水平,对照《公司法》修订公司章程,建立分层分类的国有产权代表和企业领导班子管理制度与运行体系,规范股东会、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工会、职代会的功能定位与运行模式,形成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体系,确保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相互促进。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煤炭企业集团要推动扁平化管理,压缩管理层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成效,特别是要加快推进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为企业瘦身减负,确保轻装上阵。煤矿企业要以强化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人本管理为重点,着力提升管理水平,将成本意识、成本观念落实到管理的全过程,将“全面算赢”的原则落实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于人本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完善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同股同利的现代企业制度,在企业内部建立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艺术融为一体的管理系统,推行“五精”管理理念,从精细管理起步,逐步实现精准管理、精确管理、精益管理、精美管理,搞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八)加大新应用,实现新发展。按照“清洁、低碳、高效、集中”的原则,加强煤质管理,加强散煤综合治理,推动煤炭消费革命。一是加强生产煤质管理。严格落实《山西省生产煤炭质量管理办法(暂行)》,坚持分级管理、属地负责,压实煤矿责任主体,鼓励引导煤矿树立质量意识,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努力提高煤炭质量。行业部门要依法对所辖范围内煤矿的煤炭质量进行抽检,加大对高硫、高灰、低热值煤的监督检查,建立有资质化验单位,加大对生产煤质化验,从源头上把好煤质关口。二是加强散煤综合治理。主动对接“2+26”通道城市,实施严格的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加强散煤使用管理,加强对散煤销售的集中管控,深入开展散煤专项整治,严防劣质煤流入市场,完善洁净煤供应网络。要大力推广“煤销四侯模式”,开展空压机余热利用,适应“煤改气”“煤改电”大形势,淘汰燃煤锅炉。实现余热、余能高效回收及梯级利用。三是推进煤炭深加工。推动煤炭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改造提升传统煤化工产业,有序建设一批大型煤化工项目,探索产业化发展方向和模式,构建以煤焦化、煤气化、煤深加工转化为基础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提升煤炭转化效率、经济效益和环保水平,发挥煤炭的原料功能。

  (九)拉长新链条,实现新发展。坚持煤与非煤联动,黑色绿色并重,紧紧抓住,整合生产要素,对煤炭产业转型进行布局谋划,以循环经济为路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培植新兴产业,以创新创业为抓手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坚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来扩张,促进上档升级,建成中部地区以专业化配套为主的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坚持把商贸物流和现代服务业作为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来壮大,加快完善物流体系,提升物流业整体水平;坚持把文化旅游作为最有前景的朝阳产业来培育,加快旅游资源产业化、旅游产业市场化、旅游发展品牌化步伐,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打造产业发展的升级版。

(作者系晋城市煤炭煤层气工业局局长)  

  【放大字体】   【恢复字体】  【缩小字体】 【我要打印】 【 编辑信箱】 

   相关新闻
政策研究室
晋城市改革智库2019年度研究...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 
2019年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 
市委政研室(改革办、综改办...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
主办单位: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改革办、综改办)   技术支持:晋城市信息中心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
电话:(0356)2198800 邮编:048026 电子信箱:swzys@jconline.cn jcswggb@126.com
最佳浏览效果 显示屏分辨率 1024*768  晋ICP备05001036号